您的位置 > 首页 > 瓷器收藏

古瓷器收藏中真伪辨别的误区

作者:收藏爱好者 2014-08-07 10:00:39
  许多收藏者的阅历都不多,分辨真伪的能力也不强,所以就有一些造伪者会钻这个空子,制造一些比较奇怪伪品销售,大力吹捧它的珍贵程度。

  古瓷器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很多收藏爱好者的青睐,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但是爱好者虽多,真正能把握住古瓷器收藏技巧的人并不多,经验的欠缺导致了许多人兴高采烈抱回家的宝贝最后却被认定为赝品。古瓷器在收藏市场上的火爆程度催发了赝品的大量生产,他们也大量的流入了收藏市场,虽然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专家在指导着收藏家们如何辨别赝品,赝品的特征是什么,如何鉴赏古瓷器等等。这些知识一方面提高了收藏者的鉴伪能力,一方面也促使造伪者技术的提高,一些仿制的精品甚至已经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那么在收藏过程中,究竟要持有怎样的心态,摆脱一些错误的引导从而进行成功的收藏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古瓷器收藏中真伪辨别的误区。

古瓷器

  一、认为旧货古玩市场可买到精品

  古瓷器之所以珍贵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它有好的工艺,还因为它的数量极少。一些珍贵的古瓷,像官窑、汝窑里的瓷器数量是极其少的,也极其难得。一些人可能会认为旧货古玩市场可买到精品,事实上,这种几率几乎是不存在的。比如元清华瓷,在当时烧制需要使用进口的清料,成本很高,民间大概也只有很少人能用得起这样高档的瓷器,有一些主要是祭祀用器,遗留下来的很少。20世纪30年代元青花受到重视以来,人人都知道它的珍贵,如果能买到物美价廉的青花,那肯定不可信,因为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是什么时候都不变的。

  像官窑里烧制的瓷器,更是很难流入民间的,因为官窑瓷器的烧制有很严格的管理,就算是挑剩下的次品也是就地砸碎了,民间是看不到这些瓷器的,而且皇家瓷器的花纹也是禁止民间使用的,流落人间的可能性真是很小。战乱时流出宫廷的瓷器,大部分流落国外,其余的也被少数国内收藏家收藏。所以说市场上说官窑瓷器的,大部分是不可靠的。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冷静分析,不要认为旧货古玩市场随随便便就可以买到瓷器精品。

#p#副标题#e#

  二、按图索骥往赝品上凑

  现在研究瓷器的书很多,但是大部分是研究瓷器历史的,研究的也是一些瓷器珍品和官窑的瓷器,一些工艺纹饰特征大多数也是介绍的官窑瓷器。很少有收藏类的书籍研究民窑瓷器。所以,这也为一些造伪者提供了信息,他们可以根据资料提供的图片以及描述的特征进行伪造。珍品一般是很难遇到的,所以这些书大部分也只是提供一个参照了。但是很多时候一些书本容易误导我们,有一些作者会可以迎合收藏热潮,编辑出版一些指导购藏的的图录,常常为了给书本增色,便不惜抄录一些根本不可能在民间流传或世上交易的珍品图片,随意的标上参考价格,使人产生这些珍品曾在市面上出现而被廉价购走的错觉。比如明宣德仅存在西藏萨迦寺的一对五彩碗,便被收录于一本图录书中,标价仅28万元。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品就随便被标到了28万的价格,要知道这些珍品就连博物馆也不一定有啊,更不要说在民间可以找到了。所以,看书不能尽信书,要学会去伪存真。

  三、生怕漏掉稀世珍品

  许多收藏者的阅历都不多,分辨真伪的能力也不强,所以就有一些造伪者会钻这个空子,制造一些比较奇怪伪品销售,大力吹捧它的珍贵程度。有许多人就会觉得它非常珍贵,但是又找不到相关的资料和参考器物,又怕上当又怕漏掉了稀世珍品,于是乎,花钱做了冤大头。要知道要想在收藏古瓷器中捡到漏,是需要很高的鉴赏水准的,要有足够丰富的收藏经验和收藏知识。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