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金币现身北魏帝墓

拜占庭金币
大家都知道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外经济及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近日,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历时七个月完成了一座北魏大墓的考古发掘工作,从中出土了一枚拜占庭金币,其品相完好,上面有阿纳斯塔修斯一世的头像,其铸造时间为公元491年至518年,初步推测,该墓葬的年代应为北魏孝昌年间至北魏末,即公元525年至534年,这充分说明当时洛阳已与西方互通交往,为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增添了有力的证据。
1、墓葬级别高、规模大,处处透着帝陵之气
墓区位于邙山北魏帝陵区的大墓总长约58.9米;墓室长19.2米,宽12米,深8.1米,分墓道、前甬道、后甬道和墓室四部分,长斜坡墓道、前后甬道、单方室砖券墓为北魏时期所特有的墓葬形制,该墓葬的形制级别与规模,与附近的北魏宣武帝景陵等帝陵不相上下。可谓造型和施工技术都数上乘。
其墓葬道壁由13个桩组成,壁画沿着长长的墓道和甬道一直通到墓室,墓室里发现石门残件和石块残块等石质构件,由于北魏墓葬一般极少用石,这些石质构件的发现也印证了该墓葬的等级之高。
2、拜占庭金币出土国内罕见、意义重大
该墓葬曾被多次盗掘,出土的遗物虽比较丰富,但大多残损较为严重,很少能见到完整的器物。在从该墓葬出土的所有文物中,有一枚金币的意义最为重要——这是一枚拜占庭金币,是我国到目前为止为数不多的通过正规考古发掘出土的拜占庭金币。历史的繁荣在这里略见一斑。
3、初步推测墓主人应为北魏节闵帝元恭
由于该座北魏大墓位于邙山北魏帝陵区,且其复原形制同宣武帝景陵基本相同,规模也比较接近。因此,它应是一座帝陵级别的墓葬。
那么,这座墓葬的主人是谁呢?据专家分析,这座墓葬的主人应为北魏节闵帝元恭。
因为北魏迁都洛阳后,葬于或死于洛阳的皇帝共有6位。其中,孝文帝长陵、宣武帝景陵、孝明帝定陵、孝庄帝静陵这四座帝陵的位置已经相对明确,只有长广王元晔和节闵帝元恭的葬处不明。历史之谜在一层层破解中,需要人们仔细研究和潜心分析。而该墓葬规模较大,建造时间应该比较长,且墓壁还有坍塌后修补的痕迹,墓葬应为事先预置。而元晔在位时间极短,不可能有足够时间预先建造墓葬,基本可以将其排除,只有节闵帝元恭有此可能。
由于墓葬遭到大规模破坏,现无法确定为近代盗墓所致,还是在墓主人下葬后不久遭到“报复性”破坏,即对墓葬的形制和规模进行“减制”处理所致。但鉴于这座墓葬的重要性,专家已初步制订了保护方案,即通过特殊技术进行保护性回填,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经过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努力,一切都会水落石出。在这里要郑重呼吁人们,要尊重和爱护千百年来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因为他们太珍贵太唯一太不可复制了。随着时代进步和人们素养的提升,历史文物的开发价值和保存价值已经成为绝大部分人的共识。
- 上一篇: 古钱币之“山阳”布
- 下一篇: 80年1元天蓝冠揣析
你家里是不是也收藏着憨态可掬的熊猫金银币?这些印着国宝大熊猫的“小金块”,可不是只能压箱底!自1982年发行以来,熊猫金银币凭借99.9%的纯金纯银材质、每年更新的精美设计,成了收
聊起熊猫金币,那可是收藏圈的“香饽饽”!自1982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以来,年年换着熊猫新花样,既有看头又值钱。2015年版熊猫金币尤为特别,它是最后一批采用“盎司”计量的熊猫金币,
说起熊猫金币,藏友们肯定不陌生!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黄金名片”,自1982年面世以来,每年换着花样设计熊猫图案,又有黄金兜底,不管是收藏还是投资都很吃香。如果你手上有闲置的熊猫
熊猫金币是中国贵金属纪念币的代表作,自1982年首次发行以来,凭借精美的设计和稳定的投资价值,成为全球收藏市场的热门选择。每年更新的熊猫图案,让这套金币兼具艺术观赏性和黄金保值功能
熊猫金币,是中国贵金属纪念币中当之无愧的“标杆之作”。自1982年首次发行以来就凭借可爱的熊猫图案和稳定的投资价值成为收藏市场的宠儿。这套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法定货币,每年变换设计
外圆半径51毫米,内圆半径36毫米,圆心角30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衬以连年有余吉祥纹饰,并刊国名、年号。盘羊造型衬以装饰羊首纹样,并刊面额及“乙未”字样
中国元代钱币与威尼斯公国时期钱币图案对应设计,衬以方孔圆钱造型,并刊“北京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中英文字样及面额。该银质纪念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10年12月10日发行2011版熊猫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10枚,其中金币7枚,银币3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