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的将来
2012-06-05来源: 作者:airmb_cang阅读:次
据估计,现在全世界集邮者已超过一亿人。可是,现在人们收到的郎件,有时会发现邮件上并没有贴邮票,而是盖上一个“邮资已付”的截记。因为集邮是随着邮票的诞生而兴起的,于是有一些人会担心:将来邮票会不会被取消?集邮会不会消失?
探讨这个问题,还得从邮戳的产生和其演变过程说起。
人们一般认为邮戳是邮局用来盖销邮票,表示邮件上所贴的郊票已经注销面值,不能再作邮资凭证使用,所以,有了邮票才有邮戳。其实,在邮票诞生前,早已有了邮戳。1661年,英国邮政总局局长亨利·比肖创始邮截,邮截是圆形,中间有一横线条,上面列出月份,下面标明日期。使用这种邮截盖在信件上,表明收到邮件的时间。过了将近2。年,在1680年英国伦教邮局曾使用过一种三角形的邮戳,邮戳上注明一便士邮资已付讫,中间并有一个缩写字母代表邮局局名。但采用这种方法,人们寄信必须亲自跑到邮局去缴纳邮费,邮局收款后再在邮件上盖戳证明,这样人们感到很不方便。当时曾设想把缴纳邮资的截记预先盖在空白信纸上出售(当时欧洲人还没有使用信封的习惯,一般是将写好的信折叠起来,写上收信人的姓名地址后,蜡封交寄),但这种方法如遇到写信时将信纸弄坏了,已付的邮费就要受到损失。
最后,采用把缴纳邮资的戳记印成一块块小纸片,由邮局出售。人们可预先向邮局购买,寄信时随时贴上,证明邮资已经缴纳,这样就出现了“邮票”,所以,今天的邮票,可以说就是从这种证明已经缴纳邮资的邮戳演变而来的。
随着邮政业务的发展,由阵件日益增多。邮局对同时寄发大量邮件的,采用邮资总付的方法,即不在邮件上贴邮票,寄件人将应付的邮资付给邮局后,由邮局在邮件上盖一个“邮资已付”戳。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一种自动收信机邮戳,截上既有地名、日期,又有邮资的金额,使用这种兼有邮票和日截的邮戳,就可以不必贴邮票了。近年来,有些国家对业务繁忙,使用信件较多的企业等单位,由邮局向他们出租自动收信机。盖在信封上的邮戳并带有宣传其业务的标语,收信机并自动把租用单位应付的邮费累计起来,再集中向邮局结算资费。
据估计,现在全世界约有50%的邮件不贴邮票而采用邮资总付方法。这是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邮政业务的改进,既简化了邮局售票和盖销邮票的工作,也减少了人们寄信时粘贴邮票的手续。不过,有些人认为这是“返祖现象”,担心将来邮票会被取消。
曾经有人预言:“邮票作为邮资凭证说不定会在以后消失,但集邮活动却是永远不会结束的。”这样说很有道理,不过到那个时候,没有新的邮票发行了,邮票更为珍贵,收集也没有现在这样容易了。但这可能是在遥远的将来的事。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由本站编辑编写,材料来自报纸、网络、新闻视频等等,文章的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也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