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图案的错误
2012-06-03来源: 作者:Airmb_cang阅读:次
各国对发行邮票都非常慎重,每枚邮票从主题取材到图案设计,一般都要经过多次审查。但有时由于邮票设计者知识不足或一时琉忽,审查部门也没有及时发现,邮票发行后图案上会出现某些不符合历史事实、违反科学、或文字、数目字有错误等情况。
1903年,西印度群岛的圣克利斯·尼维斯(s·KITTS·NEVIS)发行纪念哥伦布(2451一1506)的邮票,图案是哥伦布手拿望远镜在向远方观察。但望远镜是在哥伦布死后一个世纪,到1608年才发明的。
1919年,印度发行一枚面值一个半安那(ANNA印度币名,即一卢比的l/16)的邮票,英文正确的写法应该是“ONEAND HALF ANNAS,(英文中复数必须加“S”),简写应为“1.5AS”。但邮票误印为“ONE AND HALF ANNA”,简写误为“1.5A”。经过二年后,印度才发行一枚邮票作更正。
1938年,斐济(FIJI)发行一枚棕红色邮票,图案是一只帆船正在海上扬帆航行,但船上空无一人。到1940年斐济才发行一枚邮票更正。
1944年,美国发行一枚纪念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铁路通车75周年的邮票。图案中间是喷着烟的火车头,火车两旁围着很多人在观看,右边飘扬着一面美国国旗。但火车头的烟是从左边吹向右边,而国旗却由右边吹向左边。
1947年,摩纳哥发行一枚纪念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邮票。图案是罗斯福拿着放大镜在研究邮票,但把罗斯福的左手绘成六只手指。人们都知道,这位总统的左手并不畸形。
1949年,沙特阿拉伯发行一枚以飞机为主题的邮票。
我们知道,那时的飞机能够飞行,是由发动机驱动螺旋桨产生推力。没有螺旋桨是不能飞行的。
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都发行纪念作家托玛斯·曼(THOMAS MANN)的邮票。图案都是这位作家的像。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发行的邮票,作家的头发是向左边分梳,但在实际生活中,他的头发是向右边分梳的。
1956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都发行纪念德国作曲家舒曼逝世一百年的邮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发行的邮票,主题是舒曼像,背景是他的乐谱手稿。但该邮票发行后,人们发现邮票上的乐谱不是舒曼的手稿,而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手稿,第兰天邮局只好停售。三个月后,又发行一枚娜票更正,把乐谱换成舒曼的手稿。
1956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发行纪念蔡司厂110年的邮票,面值20芬尼的邮票图案印着该厂的大楼16层,可是事实上该厂的大楼只有14层。
1958年,苏联发行纪念中国着名画家齐自石的邮票。图案为齐白石像,并列生卒年代“1860~1957”。其实,齐白石生于1863年。邮票设计者是根据齐白石一幅画上的题款年龄推算的,而题款的年龄比实际年龄大三岁。这是按照中国习俗,在计算年龄时加一岁虚岁,另外增加的两岁,是当时齐白石出于迷信,认为人在75岁时增添两岁可以避免命中的灾难,所以共增加了三岁。我国1979年发行的《齐白石作品选(万年青)》小型张,就印明他的生卒年代是1563年至1957年。
1961年,我国发行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四十周年》邮票,有一枚面值八分票,把四层楼的南昌八一大楼(南昌起义纪念馆)错绘成三层楼。
1962年,我国发行一套《中国古代建筑—桥》邮票,其中有一枚是程阳桥(图228)。按程阳桥位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公社(即原程阳乡),根据《三江县志》记载和现在的查明该桥于1920年(民国九年)建成,不属古代建筑。
1972年,古巴发行一套航海纪念邮票。其中有一枚图案是苏联“列宁”号原子破冰船在北冰洋上行驶,但却同时出现有南半球的企鹅。
1974年,泰国发行一套纪念泰国博物院成立一百周年的邮票,其中有三枚邮票面值“铢”(泰国货币名称)的英文“BAHT”,错印成‘BATH”。英文“BATH”的意思是“沐浴”或“澡盆”,但发现时已经瞥出一大批,只好将错就错仍继续出售。
1979年,我国发行一套《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邮票。其中第二枚(战哪吒)、第三枚(蟠桃园)和第四枚(八卦炉)邮票,图案上孙悟空都穿上虎皮裙,出了错误。根据《西游记》第十四回,讲到孙悟空拜唐僧为师以后,在路上打死了一只猛虎,剥下虎皮围在腰间,从这以后,虎皮裙才成为孙悟空服装上的一个标记。而这三枚邮票图案中反映的故事,都是发生在孙悟空跟唐僧取经以前,那时他还投有得到虎皮裙。
1981年,我国发行一套《全国安全月》邮票,第三枚(交通安全)邮票图案上有交通红绿灯,红灯在上面,绿灯在下面(图230)。这正与我国规定的交通红绿灯位置相反,现在国内使用的红绿灯,都是绿灯在上面,红灯在下面(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交通红绿灯也有规定红灯在上面,绿灯在下面的。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由本站编辑编写,材料来自报纸、网络、新闻视频等等,文章的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也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