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里的端午文化
2013-06-10来源:滕州日报 作者:责编小卢阅读:次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多次发行过与端午节有关的邮票。在节日到来之际,笔者特搜集整理了有关资料,让您在欣赏那一枚枚设计精美的端午邮票时,感受下中华民族两千多年历史的端午文化吧!
2001年6月25日,国家邮政局发行2001-10《端午节》邮票一套三枚,第一枚“赛龙舟”,据称赛龙舟的主要目的,一是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驱瘟疫。这枚《赛龙舟》邮票以我国传统的木版年画构图,两条龙舟你追我赶,舟上插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彩旗,一派吉祥气息。第二枚包粽子,图案是五颜六色的粽子,从唐宋以来,粽子已成为端午节和民间四季的美味佳肴。《包粽子》票面图案,没有采用传统的吃食场面,而是别有新意地采用悬挂的如意节来喻指粽子这一主题物象。第三枚“避五毒”,在古代,5月俗称“毒月”或“恶月”。五月初五这一天,小孩子都要到外婆家去,谓之躲“午”,并要头戴虎形帽、身穿五毒衣、肚带香囊,以防邪祟。还要用大红纸剪成“五毒”(蜈蚣、蝎子、壁虎、蜘蛛、毒蛇)图,贴在屋内表示镇压。《避五毒》票面图案以虎形葫芦符作为主图物象,脚踩流云,背负宝剑,威风八面,色彩鲜艳,生动逼真。
2003年1月5日,国家邮政局发行JP.112《2003中国·吉林首届国际冬季龙舟赛》纪念邮资明信片一套1枚,明信片展现了端午节的传统活动——赛龙舟。图案的主图是龙舟和雪花为中心的龙舟赛会徽,邮票图案是千条相互追逐的龙舟。
我国港澳台地区的邮政机构也分别发行过许多与端午节有关的邮票。最早带有端午节内涵的邮票,应当是我国台湾省于1967年6月12日(端午节)发行的《中国诗人》邮票。邮票全套4枚,第一枚便是屈原,另3枚邮票的图案分别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1989年6月7日,端午节前一天,台湾又发行了《中国古典诗词邮票——楚辞》邮票一套4枚以纪念屈原,选取了屈原《楚辞》中的四个着名作品的代表性名句用诗画表现。这四个作品分别是《离骚》《九歌·少司命》《九章·涉江》和《九辩》。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传统体育活动。起源很早,流传极广,唐代即有《竞渡歌》为我们描述了古代赛龙舟的盛况:“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香港于1975年7月31日发行了《香港节日》邮票一套3枚,其中的“端午节”一枚,为七巧板拼图龙舟竞渡;1985年6月19日,香港发行了一套4枚《端午节》邮票,龙头、龙身、龙尾齐全,首尾相连。鼓手用力、桨手使劲,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可谓是一条正乘风破浪的龙舟全图。2001年6月25日(农历五月初五),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邮政与澳大利亚邮政联合发行了一套2枚《龙舟竞赛》特别邮票,以及邮票小全张1枚,以庆祝新世纪第一个端午节。这两枚《龙舟竞赛》邮票采用中西结合的绘画手法,描绘了两条竞渡的龙舟,同时分别以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及悉尼歌剧院两座宏伟建筑为邮票的背景,展示了我国香港和澳大利亚海湾迷人的景色,邮票的主图则均为挥桨奋进的龙舟健儿,邮票画面再现了赛龙舟夺锦的盛况,洋溢着一片喧腾喜庆的节日气氛。
澳门于1987年5月29日发行《端午节》邮票一套2枚,主图分别为“龙舟龙头”与“龙舟竞渡”,这套邮票还是第一套印上中文“澳门”铭记的邮票。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由本站编辑编写,材料来自报纸、网络、新闻视频等等,文章的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也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