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邮票包括哪些票种?
2012-06-08来源: 作者:Airmb_cang阅读:次
1950年1月1日邮电部邮政总局成立。四十多年来,新中国已发行600多套、约2600余枚邮票。按邮票发行目的和用途,可分为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加字改值邮票、航空邮票、包裹邮票、大资邮票和“军人贴用”邮票。在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中,又根据志号的演变,划分为“纪”字头邮票、“特”字头邮票、“文”字头邮票、编号邮票、“J”字头邮票、“T”字头邮票等子。要把新中国邮票交待清楚,首先要弄清新中国邮票的独有标志——志号。
志号通俗一点说就是邮票的编号。自邮票诞生至新中国成立前,在外国和中国邮票上,还没出现过志号。给集邮爱好者等带来极大不方便。1949年,华北邮政总局联络员邓连普在设计新中国第一套纪念邮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纪念”时,在画着天安门、华表和宫灯的邮票图案在白边上,写上了“纪1、4一1(1)、”的志号。“纪1”表示这是新中国发行的第一套纪念邮票,“4一1”前面的“4’,表示这套邮票共四枚,后面的“1”表示这枚邮票是全套邮票中的第一枚;右下角的“(1)”表示邮票的总顺序号。后来从纪16开始,又在总顺序号括号后加上了发行年份。比如“纪86,4一2”、“(282)1961”,衣示这套邮票是1961年发行的。邮票志号给集邮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非常简便实用的邮票“检索表”。
新中国邮票的志号伴随着祖国的历史脚步,又发生了一些演变,形成了新中国邮票独一无二的分类,这些分类已经在国内外集邮界约定俗成,包括它们的名称。
“老纪特”是邮人们对新中国发行的“纪”字头邮票和“特”字头邮票的“爱称”。
从1949年10月至1967年3月,“纪”字头邮票共发行124套,“特”字头邮票共发行75套。在“老纪特”邮票中,“纪1”“纪2”“纪3”三套邮票是以“中华人民邮政”为铭记,其他都使用“中国人民邮政”。另外,还应该了解与“老纪特”有关的二类邮票的称谓:
中国人民共和国旧币面值邮票建国初期,新中国邮票使用的是旧币面值,共发行旧币面值纪念邮票30套(纪1一纪30)、121枚;特种邮票12套(特l一特12)、82枚。除“老纪特”邮票外,还有旧币面值普通邮票7组、49枚;航空邮票1组5枚;欠资邮票2纽14枚;加字改值邮票10种55枚。从1956年1月1日起停售旧币面值邮票。
“东北贴用”加盖邮票俗称“东贴”邮票,指新中国邮票中加盖“东北贴用”字样的邮票。建国初期,东北地区流通的是东北币。邮政总局根据这种情况按人民币面值和东北币面值分印邮票,图案相同.东北币面值的邮票加盖“东北贴用”字样后专供东北地区使用。从1949年10月到1950年12月,共发行加盖“东北贴用”的东北币面值邮票8套(纪1至纪8)28枚。
“文革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芳中的“文”字邮票,也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志号邮票”。邮人交往中叫的更简练“文票”。“文票”票面上无志号,但实际上是有统一编号的。从1967年4月至1970年1月,我国共发行属于纪念、特种邮票性质的“文”字票9套,编号从“文l”至“文19”。
“编号票’,指“文化大革命”后期,不分纪念、特种邮票类别,而使用统一连续编号形式发行的邮票。按准确严格的含义,它们应该叫做“连续编号邮票”。
1970年8月.至1973年10月,共发行连续编号邮票95枚,统一编成(1)至(95)号,标记在邮票左下角,右下角标有发行年份。
“新JT”邮票实际土与“老纪特”一脉相承,所不同的只是字头的变化。原来的“纪”字头改用“纪”字二的汉语拼音“Ji”的第一个大写字母“J”,因此称为“J”字头邮票。同样道理,原来的“特”字头改用“特”字的汉语拼音“te”的第一个大写字线“T”,因此称为“T”字头邮票。在邮人中,“J”“T”字头邮票与“老纪特”相对,俗称“新JT”。
从1974年5月到1991年11月的17年中“新JT”邮票共发行了353套,远远超过从1949年10月到1973年10月24年间发行的239套“老纪特”、“文革票”和“编号票”的总和。
从1992年l月25日发行的《壬申年》开始,新中国邮票志号又开始了一个新阶段。“J”字头改成了“J”字尾,“T”字头改成了“T”字尾,而以年份打头。
如《壬申年》第一枚的志号左下角为“1992一1,”右下角为“(2一1)T”。“1992一1”表示1992年发行的第一套JT邮票;(2一l)表示全套共2枚,及本枚票在全套票中的第l枚;T仍然表示特种邮票。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由本站编辑编写,材料来自报纸、网络、新闻视频等等,文章的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也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