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人民币收藏——从“四复八倒”到“五复九倒”
2012-08-08来源: 作者:Airmb_cang阅读:次
“四复八倒”是指万寿加盖票中的一组变体票。“四复”指:小字3分银改半分复盖,小字2分银改2分复盖、小字4分银改4分复盖和小字9分银改1角复盖。“八倒”指:小字1分银改1分倒盖、再版大字短距9分银改1角倒盖、再版大字短距2分银改2分倒、再版大字短距4分银4分倒盖、再版大字短距3分银改半分倒盖、初版大字长距3分银改半分倒盖、小字2分银改2分倒盖和小字9分银改1角倒盖。“八倒”中,前5种一出现便很快被认定,后面3种却颇费一番工夫。
(1)小字3分银改半分复盖:万寿小型票加盖小字,每次加盖两格即40枚。复盖字迹有垂直上移,亦有向左上方或右上方移动,估计复盖着不止1版。新旧单票都有存世。1937年英国一拍卖公司拍卖菲纳根遗集时,发现横双连新票一对,估计是存世最大的连票。1956年拍卖德鉴遗集,其中亦有横双连新票一对,是否即菲纳根的旧物,尚待考。
(2)小字2分银改2分复盖:此票新旧都有发现,均为单枚。所知存世的新票均为向左上方移动;旧票则向上移动,而且都盖销八卦戳。50年代,上海曾出现一枚新票,“2”的复盖与其他字迹的方向相反,明显是伪品。
(3)小字4分银改4分复盖:是万寿小字加盖中较少的变体。它是在加盖完成后加盖字模在票面轻微碰了一下而形成的。原发现1版40枚,后被拆开。旧票可能是请求盖销的。
(4)小字9分银改1角复盖:其复盖痕迹向水平方向移动,使阿拉伯数字呈“110”,十分有趣。新票较多,旧票仅1枚,销海关小圆戳,1 971年为水原明窗拍得。
(5)小字1分银改1分倒盖:新票存世较少,旧票稍多。传说被在汉口邮政局工作的薛亨发现,并保留了2枚新票和1枚旧票。己知新票的最大连票是横双连,目前下落不明。旧票的最大连票是横四连销八卦戳。
(6)小字2分银改2分倒盖:此票发现较早,却颇为曲折。先是薛亨得到一批,售与李辉堂。李辉堂自留1枚,其余出让给上海其他集邮家。有人疑为伪品。后经过陈志川等人鉴定,确认是真品。
(7)小字9分银改1角倒盖:倒盖票中最少一种,亦是“八倒”中最后被认定的一利,。至今仅发现2枚旧票、2枚新票。关于此票的成因,集邮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吴乐园先生认为全版的加盖为25枚,最后有少数忘记撕去最左一直行而使倒盖票得以流出。郭植芳、宋醉陶、陈志川先生则认为是用全版20枚加盖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费拉尔安排制版时故意放倒而成,然后据为己有,再高价卖给集邮家。
(8)初版大字长距3分银改半分倒盖:30年代初,曾有某国外邮商将一20连的半分盖票寄到上海求售。因票上销上海中英文大圆戳,而月所盖字迹比较浅淡,所以被周今觉先生认定为伪品。后经宋醉陶、陈志川等人认真研究,确定为全张的第四格第14枚的字模而非伪品。到目前为止,尚未有新票出现,大概是当时购票后立即销印的风气造成的。
(9)再版大字短距3分银改半分倒盖:数量比初版长距半分倒盖多,新旧单枚有,连票罕见。1991年美国的施塔邮集中出现一了知方连,估计是人民币收藏界存世的最大方连。
(10)再版大字短距2分银改2分倒盖二大字倒盖票中最少的一种,新旧票均有。我国集邮家刘子惠先生曾于1931年在瑞士的一次拍卖中,拍得一批华邮珍品,其中就有此倒盖票的实寄封一件,销长方形“赵村”邮戳。可惜刘氏将票剪下,信封扔掉。
(11)再版大字短距4分银改4分倒盖:大字倒盖票中较多的一种。新旧票均有。奇怪的是绝大部分旧票都盖销“北海”1 897年5月8日大圆戳,和费拉尔故意在部分小龙大字短距加盖票上所盖销的戳、日期完全相同,所以极有可能是费拉尔所为。
(12)再版大字短距9分银改1角倒盖:新旧票均有,亦有实寄封存世。1993年,台湾的吴乐园先生购有导初版小字5分银改5分倒盖一枚。经鉴定,确实是真品。由此,“八倒”变“九倒”。无独有偶,1994年春天,在香港邮展上,林文琰先生的展品中出现了一枚再版大字短距2分复盖旧票。专家们认定这是一个新发现。于是,“四复”成为历史。从此,“五复九倒”又翻开万寿加盖票历史新的一页。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由本站编辑编写,材料来自报纸、网络、新闻视频等等,文章的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也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