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三国”气概

2012-10-07来源:人民币收藏网 作者:责编:茵子阅读:

摘要:中国集邮及邮市交易邮票,自85年第一次初潮后,就已蓄成一股势力。要求邮票交易走上正轨,这游击队东躲西藏。一直打不散,驱不尽。经过86年、87年、88年约三年的时间,邮人与公安、工商管理者互为消长的斗争中,89年又出现一次大起落。 邮人需要自由,需要有自己买卖的自主权,需要有一种通过价值规律来体现自己集邮价值的场伙或途径。每年的展览,其中大多是真实可信的,但是要入展览之流又大都没有那种条件,邮人最希望通过交换来完成这个潜藏的意愿。 1985年至1986年,邮市一派萧条,邮价攀跌。86年中期,《中国

    中国集邮及邮市交易邮票,自85年第一次初潮后,就已蓄成一股势力。要求邮票交易走上正轨,这“游击队”东躲西藏。一直打不散,驱不尽。经过86年、87年、88年约三年的时间,邮人与公安、工商管理者互为消长的斗争中,89年又出现一次大起落。

    邮人需要自由,需要有自己买卖的自主权,需要有一种通过价值规律来体现自己集邮价值的场伙或途径。每年的展览,其中大多是真实可信的,但是要入展览之流又大都没有那种条件,邮人最希望通过交换来完成这个潜藏的意愿。

    1985年至1986年,邮市一派萧条,邮价攀跌。86年中期,《中国法制报》发表文章说:“不准以钱作为交换媒体,是要把现代交易拉到远古的以物易物的年代里去。”86年3月,中国集邮总公司召开第三次全国集邮工作会议,确定10月召开全国集邮联二次大会,对当前邮市如何管法,傲到既活而又不乱。与会不少代表提出了要搞活集邮市场的建议。在二次大会开幕之际,《光明日报》发表了《改革集邮管理体制、开放邮市场》一文,加上二邮会上的一些建议讨论,邮币开放拟成定局。

    1987年广州开始挂起“集邮区”招牌,上海邮市在二次邮联大会后,又起了一阵狂澜,由于其势来得陡,一下子成千上万集邮爱好者又涌向邮市。邮市混乱不堪,导致了86年5月初的关闭庐湾区工人文化宫邮市的后果。紧接着徐汇区肇家滨街心花园又被拉网。邮人吓得心惊胆颤动。某教授被捉至公安局,一纸公文传训到学院,动用了院校负责人出保,闹了一场大笑话。

    上海的过激行动,激起广大集邮爱好者的愤怒,集邮界人士也为此发表看法。然而愤怒归愤怒,做法归做法,行政的公安的威力的确不敢硬犯。僵持了一段时间。到1987年底,邮币在广州开放,揭开了第二次高潮序幕。

    1988年2月,福州举办了首届邮票拍卖会,消息传开,产生了85年广州首届拍卖会的效应。邮人为之激动。

    1988年5月北京开放邮市,随后成都、上海、湖南、兰州等地也相继开放邮市。同年7月中国“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召开,有很多人参加,掀起了邮币热风。

    到发行“三国演义”的时候(1988年11月25日),邮币又出现上涨不止情景。“三国演义”发行当日,套票面值0.96元,市价即2元一套;小型张面值3元,市价6元,有的8元。没过几天,即直线上升,达到15元一张,邮市出现疯狂。正应了“关云长千里走单骑”一直过五关斩六将的英雄气概。邮人对此吉兆邮票爱不释手,而且产生了许多“偷渡出境”的传奇故事。

    继“三国演义”之后,发行的“麋鹿”无齿票,又推波助澜,人们都把此票与文革前的无齿票看成一样昂贵了,市场抢购狂烈。面值0.48元一套,国家价格加50%出售,仅发行后4天,涨到5元一套,发行不到10天,涨到12元一套。后不久,又滑落回到3元一套。

    继“三国演义”之后,印出了“马王堆汉墓帛画”。1989年3月25日发行。到此票出笼。邮市价格爆涨,到第二个高潮顶峰。“马王堆”(简称)面值5元。市场上炒到了15元一张。不久,即爆跌,跌破面值,有的4元一张也无人要。与此同时,其他票品同此命运。到1989年6—7月发行“水浒”二组套票,发行当日不但无轰动效应,又出现前所未有的跌破面值出售的奇观,公司出售1.68元一套,市上有1.6元一套出售的。按惯例,首日封是抢手货,“水浒”二组首日封敞开供应无人购买。在邮市交换堆里,低于面值的邮票种类多达十几种。一时间邮入争先恐后“跳楼”,有的甚至拿一大迭邮票,有人还价就买,但仍无人接手。

    这一轮由“三国演义”刮起的旋风消失的原因何在呢?

    毫无疑问,邮市之起,全仰仗于邮人们的争取,“游击队”的坚韧和灵活技术、以及国家集邮公司的支持,逐渐扶植起来的。其中,当然也有为体现集邮价值和纯粹为经济利益而紧追不舍的邮迷。

    每一次邮市的培植和起势都花费了集邮有志之士们许多精力。聚时犹如针挑土,去时犹如水推沙。中国邮市的二次沉浮用此来概括不为过。

    1989年,政治动乱给邮市一个沉重的打击。对当时人心惶惶的邮迷来讲,那是如抽去筋一般难受。动乱从4月到6月,连续二个多月,而在4月初正是邮市登峰造极之时,一句谣言便使邮人顿收出脚,一句谣便使市价土崩瓦解。另一方面。中国邮票发行上的决策错误,又使这次跌落在本质上造成必然。1989年3月25日大量发行“马王堆,其印量在发行当日不知,过后不久,人们又发现印数很大,这几乎相当于“购1000枚‘熊猫’小型张也卖”的情景了。人们纷纷“跳楼”出售。市价从15元突然降到10元、8元、6元左右、5元、4.8元一张。整个跌期只在十天时间内;在6月上旬,几乎送人都不要。

    这次大起大落的特点:

    一是起势缓慢。在头次起落之后,产生过一段相当明显的游击战时期,从1987年邮市被默认存在,到1989年4月出笼的邮电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部、国家税务局、海关总署《关于允许个体工商户经营邮票和集邮品的联合通知》时,邮市缓慢增长并逐渐走向高峰。此期发生了1988年7一8月的抢购风,居民的储蓄贬值心理逐渐加强。曾一度达到恐慌状况。加之,88年邮市邮坛发起一场集邮增值说的大讨论,结果趋向于“集邮保值”和“防避是通货膨胀”说法,由此在舆论宣传快马上加了一硬,不少集邮人加大了投资。增加了需求,使原有的邮票价格上升。二次浪潮起价稍快的是发行“三国演义”和“麋鹿”,发行票当日或发行时几天内产生过轰动效应,而后就跌下来缓慢上升。

    邮市怪现状表明,在邮票有人买时,便许多人跟着抢,在有人卖时,而不见得眼着率先跳楼。只有到了非常时期(如国家采取了制裁措施),才恐慌地跳和争着卖。正因为如此,邮人惜售,新涌进的人更想捞一把加剧着邮价的上升。当时,邮人的资本和冒风险的胆量都较小,而且操作经验欠丰富,只要能赚一点点钱就放手,所以价格上升缓慢。

    二是落势急促。二次邮价大跌,两个主要方面原因促构而成。一方面是邮票发行量过大,叫做超经济发行。虽然,1988年邮市起价,卷进了许多集邮爱好者,年底发卡购邮的登记数上升很多,但是毕竟邮人承受能力有限,心理脆弱,许多新卷进来的邮人尚无大量购进需求和经历。“马王堆”发行727万枚,同年9月28日发行的“孔子诞生二千五百四十周年”(998万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发行991.2万),“杭州西湖”(发1020万枚),四张小型张,面值分别为5元,3元,3元,5元。即印数又大,面值又高,集邮公司加大了向邮人们的索取数额。除国家吸进这么大笔数量资金外,邮币交换也未成气候。另一方面动乱使集邮和邮票交换受到直接影响,邮人都关心政局.集邮一时间放在很次要地位。

    在这次邮币起落中,动人心弦的故事也不少。

    某甲集邮上十年历史,闻说要发行“三国演义”,而且“千里走单骑”的主人关云长系中国人敬重的关公,料定这票会大受邮人欢迎,凭他经验,发行当日在大都市上很难购得大量“三国演义”小型张的。于是他也来了个“千里走单骑”,发行当日,某甲身揣巨款,从大都市出发,历经长途跋涉,乘公共汽车下到城市、县城绕了大半个中国,历时近两个月,收购“三国演义”小型张近两千枚,均价约5元一枚。回到大都市,其时“三国演义”自发行日起,一直缓缓上扬,市价已达12元一枚。某甲以10元一枚全部销出,赚了一万多元。

    正值1988年海外邮市上涨之时、李某从国外打工归来,略知海外邮币行情,也敢冒风险,将挣得的几万元全部投入邮市,当时邮币上“水浒传”(第一组)正走霉运,如同有人认为“水浒”人物系打家劫舍的强盗一样,“水浒传”一出笼便是邮市低落之时。李某将国外挣来的血汗钱投在了这“强盗”票上。岂料,没几个月,价格就从4元涨到8元一张。李某随即出手,几万元就翻了个滚,变成十来万元。随即又投在“三国演义”上,形势没把握好,买了个险价,赶快跳楼,小有损失。李某很精,通过关系,预购了“马王堆”近百盒,购价600元一盒。当发行到此票后三天即以1000元一盒抛出,李某一转手便赚4万余元。

    某乙与某甲的命运截然相反,发行此票之时,某乙也看准这“三国演义”前途无量自己本钱不够,向亲朋借来一些资本。也投向此票。发行当日,“三国演义”小型张卖到6元一枚,而套票0.96元卖到2元一套。某乙即以5元/枚收购了近200枚小型张,而且购进100多套票。过了两天某乙见市价涨到7一8元/张,套票涨到2.5元/套,某乙认为要使资金多流转,便可多得利润。于是悉数抛售。赚了300多元,请朋友宴会一回,花去100多元。某乙一算帐.两三天时间赚了净利200多元,比起那些做商品生意和当皮包公司的经理们来,这确乎太少,离万元户还差得远。于是酒席之间又加大借款量,约定利息每月按10%记。某乙再次投入,运气大好。不到10天功夫赚了600余元。第三次某乙总共投入了5000多元,眼见市价从10元涨到12元一张,某乙稳住没有出手,市价继续在涨,13元,14元,15元一张了。某乙料定不久可能升到20元。他准备在批量出手价达到16元就抛。然而,“马王堆”邮票上市了。人们蜂涌去买“马王堆”,一天有卖,两天有卖。三天还大量供应。到第四天、五天,邮价往下跌落。不凑巧,某乙在邮价跌落之时三天内都有琐事缠身。没上市来,当某乙三天之后到市上一看,“三国演义”已降到6元一张,套票则从3.5元降到2元一套。某乙十分心慌,寻思售手头邮票即要损失2000多元,把自己老本跌进还不够。又过两天,市价仍往下跌,“马王堆”低于面值出售了也无人接手,市上盛传动乱消息,人们无心购邮。某乙找到一位邮市中介人,说好说歹请他帮忙出货。最后以4元一张和1.5元一套全部把“三国演义”卖了。损失3000多元,某乙痛心疾首,无可奈何!

    某丙则是在发行“麋鹿”邮票上栽了大跟斗。此票系1988年12月20日发行。由于多年未发行过无齿票,邮票公司推陈出新,将“麋鹿”邮票同时发行有齿与无齿两种,而无齿票则主要是出售给有集邮卡的会员,印量特别少,总共印数为744.4万枚。同时,邮人认为,“文革”前发行的几套无齿票都卖价较高,而且走势很好。此票必定与之相当。因此,发售此票当天,面值0.48元,国家加价到O.72元出售,市价即达到1 .5元一套。第二天开始上涨到3元,第三天4元,第四天5元,第五天7元……没几天功夫上涨到12—13元一套。邮人大量抢购,邮贩则成版囤积,当价格在12—13元一套徘翻时,某丙听信了市上一句谣言:说台湾、替港、新加坡等地涌来大量邮贩,抢购无齿“麋鹿”,价格已上升到15元一套了。某丙在市上观望了十几天都没下手,这一回他信以为真,大胆下注,以12元一套从一邮贩手中买下20版,合1000套。某丙刚买在手。当天下午就呈跌势,第二天跌了0.5元/套.第三天跌了1元/套,以后天天往下跌,不到半个月时间,跌到6元一套。某丙想出货,但无人接手,再过半月,跌在3元一套。某丙后悔不迭。当初3元一套时他嫌贵了,涨到12元一套(人们也买不到)他反认为买涨不买跌,结果吃了大亏。

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由本站编辑编写,材料来自报纸、网络、新闻视频等等,文章的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也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热门搜索

 硬币  价格  旧版人民币  人民币  荧光  冠号  硬币价格  长城币  9910  补号  纪念钞  纪念币  错币  纸币  902  第四套  龙钞  第五套  分币  鉴别  一角  802  品相  暗记  第三套  水印  1953  腰带  8002  揭秘  硬分币  评级  绿幽灵  第三  一分  1980  801  8050  991  901


© 2008-2013 Powered By airmb.com 人民币收藏-爱藏网 联系本站 官方微博:(新浪)@收藏人民币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20589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