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我国清代发行的邮票
2012-05-28来源: 作者:Airmb_cang阅读:次
我国清代发行邮票自1878年至1911年(即光绪四年至宣统三年),共34年,普通邮票都是蟠龙、鲤鱼、飞雁作图案,其中以蟠龙图最多。
1878年,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上海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并由上海海关造册处印制邮票一套共三枚于该年发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三分银(红色)、五分银(橘黄色〕。图案正中绘一蟠龙(图62),这是我国首次发行的邮票。集邮者称这套邮票为“大龙票”。
大龙票共印过三次:1878年第一次发行的,纸张较薄,称为“大龙薄纸票”,第二次于1882年(光绪八年)发行的,因排版时每枚票间距离稍远,称为“大龙阔边票”,第三次于1883年(光绪九年)发行的,纸张明显较厚,称为“大龙厚纸票”。因当时使用的打孔机已陈旧,有些邮票打出的齿孔是毛齿,所以这种厚纸票又有光齿和毛齿两种。
大龙票版模因使用多年,磨损很多,不便继续使用,1885年(光绪十一年)又发行一套蟠龙邮票,图案与大龙票基本上相同,因票形较第一次发行的小些,所以通称“小龙票”。面值也以银两计算,共兰枚:一分(绿色),三分(紫色),五分(黄色)。这套邮票每枚有一太极图水印,这是我国首次采用水印纸印制邮票。
小龙票共印过两次:1 885年第一次发行的,是用原来大龙票的打孔机,打成的是毛齿,通称“小龙毛齿票”;第二次于18昭年(光绪十四年)发行,使用新的打孔机、邮票齿尖清楚光滑,通称“小龙光齿票”。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邮政脱离海关,成立大清邮政局。1897年,清政府改革币制,由银两改为银元,银元每块重七钱二分,一元等于十角,一角等于十分。该年8月16日,清政府发行第一次普通邮票(指邮政脱离海关成立大清邮政局后),全套12枚,面值以银元计算:半分(紫色)、一分(黄色)、二分(深橘色)、四分(棕色)、五分(玫瑰红色)、一角(深绿色)、这六枚图案中心都是蟠龙,二角(深枣色)、三角(玫瑰红色)、五角(黄绿色),这三枚图案中心都是鲤鱼,一元(深红与玫瑰红双色)、二元(黄与橘红双色)、五元(黄绿与玫瑰红双色),这三枚图案中心都是飞雁。图案的上端横列“大清邮政”,左右两角为中文面值数字,下端英文原应列“CHINESE IMPERIAL POST”(中华帝国邮政),却误印为“IMPERIAL CHINESE POST”(帝国中华邮政)。这套邮票在日本用石版印制,通称“日本版石印票”。
第二次普通邮票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l月28日发行,全套也是十二枚,面值半分(棕色)、一分(橘黄色)、二分(深红色)、四分(深枣色)、五分(玖瑰红色)、一角(深绿色)、二角(紫红色)、三角(株红色)、五角(绿色)、一元(红与粉红双色)、二元(黄与棕红双色)、五元(深绿与粉红双色)。图案与第一次日本版石印票基本相同,但英文改正为‘CHINESEIMPERIAL POST”。这套邮票是在英国伦敦印制的,有太极图水印,通称“伦敦版有水印票”。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由本站编辑编写,材料来自报纸、网络、新闻视频等等,文章的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也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