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牛票”初潮

2012-10-07来源:人民币收藏网 作者:责编:茵子阅读:

摘要:中国邮市,经历了1985年、1988年和1991年三次大起落。每次起落,各有特点,产生了不同的作用。其中一个最明显的作用是每次起落都卷入了一大群邮迷,使邮票交易渐趋成熟,其中不乏邮人的悲欢、遗憾、欣喜与亢奋,也不乏吓人听闻的交易内幕和惊心动魄的危情险景。 第一轮,牛票初潮。 1985年,牛年。牛年出牛市,是邮标交易的翘首以待的好兆头。果然,玉月5日,邮局发行牛年特种邮票。每版80枚,每枚8分,6.4元一版,发后即逐渐上涨,两个月后,市价涨到70元一版,个别地方价达80元。这对于当时居民收入每个

    中国邮市,经历了1985年、1988年和1991年三次大起落。每次起落,各有特点,产生了不同的作用。其中一个最明显的作用是每次起落都卷入了一大群邮迷,使邮票交易渐趋成熟,其中不乏邮人的悲欢、遗憾、欣喜与亢奋,也不乏吓人听闻的交易内幕和惊心动魄的危情险景。

    第一轮,“牛票”初潮。

    1985年,牛年。牛年出“牛市”,是邮标交易的翘首以待的好兆头。果然,玉月5日,邮局发行牛年特种邮票。每版80枚,每枚8分,6.4元一版,发后即逐渐上涨,两个月后,市价涨到70元一版,个别地方价达80元。这对于当时居民收入每个月平均只有五六十元的市民来说,的确是天方夜谭了,然而一版邮票,就如一张纸抵得过工人劳动一个月收入,是事实。

    4月5日,全国邮局发行“梅花”套票,每套2元,小型张2元,刚一出来.邮局门口卖到4元,接着上涨到7元一张。这个年头,人们以每天能赚到3元5元而喜不自胜。如果一个人排队,一天下来,能买到十来枚,权悄地卖出去(虽然还不太多人购盒张)。一天也能赚十多元到几十元了。然而,毕竟当时识此天机者甚少。4月5日,中国与罗马尼亚第二次邮票展览在武汉开幕,邮人从四面八方涌入,消息不胫而走,激起了邮人抢购邮票热潮。零散的小型张慢慢在几个大城市黑市交易,价格急速上升。

    5月24日,全国邮局再次发行一套邮票:“熊猫”一套4枚,价格1.65元,小型张3元。全套邮票4.65元。这套邮票是紧接着一套4元“梅花”邮票之后,票面值对于当时居民收入和前期邮票面值来说,实在有点过火或者叫超过邮人承受力。“熊猫”邮票刚出笼时,不少略识天机的邮人便乘机多买几张小型张,欲想如前期发行的邮票一样,等邮局不卖了去黑市赚点钱。谁知,问题出来了:发行几天后还有邮局贴出告示:“大量供应“熊猫’邮票。”有人要购进一千枚、邮票公司照样买。毕竟蚂蚁的腿还没有大象的腿大,于是邮人裹足不前了。“略识天机”想赚钱的邮人见势头不对,赶快抛出。邮局门边“熊猫”小型张从3元减到2.5元,再降到2元一张。

    “熊猫”出笼。邮票的“牛币”紧跟着变成“熊市”——即股票市场的惯用语。喻市场价如熊眼一直朝下,很贴切而幽默地道出了邮票交易初期的窝囊象。

    全国各地邮局大量敞开供应邮票,集邮者望而却步,最多购一两张。大量“熊猫”积压仓库。黑市邮价也随之而降。邮人议论纷纷,脆弱的心理由此而崩溃。年初走俏的生肖牛票从单枚6角降到1角,版票从70元突降到10元。有的甚至面值抛售。“梅花”型张也往下回落,与面值相差无几。其余邮票也因而大受震荡。“牡丹亭”小型张,“簪花仕女图”小型张在6一8元一张,“奔马”国家牌价标为7.12元一套,也只按面值3元成交,再贵一分,就无人购买。

    造成这一次邮票价跌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1984年信息热后,次年出现首轮公司热。1985年上半年邮电部发出《关于改革邮票发行与集邮经营管理体制的通知》,决定将邮票发行与集邮业务分开。改建中国邮票总公司,成立了中国集邮总公司,该公司是负责经营、管理全国集邮业务工作的部直属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这个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当然很愿意扩大邮票发行量,多销邮票。由于体制和地方邮局有些没及时理顺关系,邮票走后门不正之风日渐严重,随之国家打击经济犯罪的政策出台,到1986年有关部门宣布:“未经邮政部门或集邮公司委托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销售、经营邮票。”于是不少邮市(交换场地)遭到拉网打击和查封取缔。到1986年冬春时节,邮市陷入最低谷期。人们原先的集邮兴趣也被扫去。

    二是中国邮市未成气候,受不真实的信息影响,作出了错误决策。85年前,中国尚无正式交换的邮市。当时,受部分出国留学生和香港、国际邮市的影响,有少数人发觉中国邮票有收藏价值,在国际上有市场。于是在黑市收购小型张,产生了一人传虚,百人传实的轰动效应(本来那时只有口传,小道消息)。不少宣传机构顺势吹擂,加上购邮票的人多起来,而另一方面,邮票发行部门则误以为形势大好,就来了大跃进,一下子把“熊猫”印到1267万枚。比“梅花”、“牡丹亭”多印了4倍到6倍,比“奔马”邮票小型张高出120倍。这个跃进,量太多,远远超过需求,极大地冲击了币场。

    在第一次涨落中,我们目击了一些令人惊异的场景。

    A、北京邮票公司门口排起长龙购买“梅花”小型张,因为紧俏,长龙从和平门排到宣武门,有二三万人,出动100多名警察维持秩序.人头攒动的情景,史无前例,不可不谓之邮市高潮。而同时在和平门邮票黑市上,却见有人手拿8盒(这在当时是最不得了的)“梅花”小型张叫卖。只有两三个人买盒子,多数人只有买零张(拆散买10张8张),人们带着羡慕的眼光瞧那买主,同时心里满怀忌,有的竟然写信告发:指控某人成盒成盒地拿出来卖!这人的8盒“梅花”小型张共赚了两千多元,那时便视为了不得。

    B、正当“熊猫”邮票上市使邮市成“熊市”时,某山区农民无愈中获得一百多版牛年邮票。扛回家用来糊壁面,还将剩余的用来当引火柴点火。现在想来,谁不扼腕叹息。由此可见当时“熊猫”的“熊样”。

    C、某甲见牛版邮票涨势很快,倾其家财,变卖了家具、电视、摩托车、全部注在已涨到60元一版的牛票上,岂知,事与愿违,卖上手,各地邮价雪崩。60元,50元,40元,30元,10元。跌势如山倒,某甲顿时大病难愈,后成了精神病人——疯了。惜不痛哉!

    85年夏到86年春这一次邮市在起落,有以下特点:

    一是这之前邮票价格上涨趋势平缓,上涨幅度很低,基本上稳涨不跌。

    二是交易量秘密地下活动形式。所以交易量相对较少。交易基本上处于邮友交换的原始时期。

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由本站编辑编写,材料来自报纸、网络、新闻视频等等,文章的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也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热门搜索

 硬币  价格  旧版人民币  人民币  荧光  冠号  硬币价格  长城币  9910  补号  纪念钞  纪念币  错币  纸币  902  第四套  龙钞  第五套  分币  鉴别  一角  802  品相  暗记  第三套  水印  1953  腰带  8002  揭秘  硬分币  评级  绿幽灵  第三  一分  1980  801  8050  991  901


© 2008-2013 Powered By airmb.com 人民币收藏-爱藏网 联系本站 官方微博:(新浪)@收藏人民币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20589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