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中国邮票的发行概况
2012-06-25来源: 作者:Airmb_cang阅读:次
10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部设立邮政总局,管理全国邮政,原各大行政区的邮政管理总局改为全国邮政总局的总分局。中国邮政的名称为“中国人民邮政”。中国人民邮政邮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电)部发行。自1950年2月开始,发行全国通行的普通邮票。各地分局原存的邮票,一律发售至同年6月底,使用至6月底。9月1日起,全国各地邮局开始发售使用邮政总局统一印制的邮票。
建国初期,我国的各类邮票由北京、上海的印刷厂承印。1959年邮电部北京邮票厂建成,邮票即由该厂承印。北京邮票厂长期是我国专门的邮票印刷工厂,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又有河南省邮电印刷厂等印刷企业参与邮票印刷。
新中国邮票主要有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以及航空邮票、欠资邮票等。新中国的普通邮票从1950年开始发行,它们多以建筑、自然风光、动植物为图案。纪念邮票是从1949年10月8日开始发行。当时发行的第一套纪念邮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纪念”邮票,这也是新中国第一套正式发行的邮票。新中国的纪念邮票多以重大的政治事件、庆典和节日为内容,对一些革命历史人物、文化名人及重要的国际活动也发行过纪念邮票。新中国特种邮票的题材非常广泛,涵盖了经济建设、文化艺术、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山水风光等等。
新中国邮票的发行历史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一1967年):这期间发行的纪念邮票的志号为“纪”字,共发行124套。特种邮票的志号为“特”字,共发行75套。新中国邮票在1950年前后曾一度用过“中华人民邮政”。纪1、纪2、纪3邮票上的铭文就是“中华人民邮政”。1955年3月以前发行的邮票面值均为旧人民币。3月1日,为适应国家币制改革,邮票面值改旧币为新币,旧币1万元折合新币1元。同年6月25日,首套新币面值邮票“纪31”发行。旧币面值邮票于1956年4月1日停止使用。
第二阶段(1967一1973年):“文化大革命”前期发行的邮票取消了志号。这批邮票后来被称为“文”字票,共发行了19套80种。1970年8月,中国邮票恢复了志号,但这个志号已不分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仅印序号和发行年份两组数字。这批邮票后来被称为“编号邮票”。编号邮票共发行了21套95枚。
第三阶段(197连一1991年):从1974年开始,中国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重新编号发行,用汉语拼音“J”代表纪念邮票,用“T”代表特种邮票。“J”、“T”票在纪、特票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选题更加广阔。“J”、“T”票平均每年发行20套50种,到1991年年底为止,共发行了“J”票185套,“T”票168套,普通邮票12套。从1975年起,中国邮票皆刷有背胶,以方便贴用。
第四阶段(1992一):从1992年开始,邮电部发行邮票按年份顺序编号,同时把“中国人民邮政”改为“中国邮政”并加上英文“CHINA”字样。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由本站编辑编写,材料来自报纸、网络、新闻视频等等,文章的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也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