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爱藏网首页 > 收藏专家访谈 >

王培伍:无法割舍的古币情缘

2013-05-11来源:北青网 作者:责编小卢阅读:

摘要:王培伍,北京古代钱币展览馆馆长,古钱币研究专家。多年从事古代钱币征集、整理、展览、鉴定工作。王培伍认为,物有所值,“钱”也应有所值,古钱币价值虚高太多,也是不正常的,“钱”的价值应回归理性。

    人物简介:

    王培伍,北京古代钱币展览馆馆长,古钱币研究专家。多年从事古代钱币征集、整理、展览、鉴定工作。王培伍认为,物有所值,“钱”也应有所值,古钱币价值虚高太多,也是不正常的,“钱”的价值应回归理性。

    前不久,《中华货币四千年钱币展》和《中国古代民俗钱币展》两个展览在北京古代钱币展览馆同时对外开放。不少古钱币爱好者蜂拥而至,争相赶来欣赏这些难得的珍品。王培伍是这两个展览的主要策划者,他现任北京古代钱币展览馆馆长,也是业内公认的古钱币研究专家。作为一个玩了半辈子钱的人,他对“钱”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现在古钱币价值太虚高,虽然这两年回落了30%,但还没有落到位。”他也劝告“钱迷”们,要想深入古钱币鉴定和收藏这个行当,除了要有大量接触实物的平台外,个人的兴趣是能够长期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古钱行水很深,切莫梦想通过捡漏一夜暴富。

    说身份:中国“钱”最多的人之一

    王培伍应该是中国“钱”最多的人之一,当然,这些“钱”都属于他供职的展览馆。但他是馆长,对这些“钱”有管理权和支配权,而且,他们的这些“钱”很值钱。说他们“钱”最多并不为过,因为他们拥有从我国古代的海贝币到商周再到明清民国几千年来使用过的各种“钱”。

    北京古代钱币展览馆位于德胜门箭楼,展馆的面积并不大,现在共有《中华货币四千年钱币展》和《中国古代民俗钱币展》两个基本陈列。主展《中华货币四千年钱币展》展厅的面积大约只有几十平方米,方寸天地里却展出了1500余件钱币类文物。

    “这个是中国古代最早使用的货币,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当时是把天然海贝做货币来用。”每天,王培伍不知道要在这里来来回回走多少圈,现场展出的每件文物都是他精挑细选而来。对于这些古钱币和它们背后的故事,王培伍更是如数家珍。

    “商周时期使用的货币是天然的海贝,但是与现在我们见到的普通海贝不同,这些海贝上都有打磨的痕迹,它们最早是做装饰用的。后来因为海贝本身得来不易,而且本身又美丽光滑、经久耐用,携带轻巧方便,所以慢慢演变成了货币。”王培伍说。

    一提到“钱”,王培伍总是很来劲。“中国古代货币从商周到民国有三四千年的历史,质地非常丰富,除了海贝,铜、铁、金、银、铅、纸、帛、谷物等都曾经作为货币出现在我国古代的历史舞台上。从最初的货贝、刀币到秦半两,经五铢钱、开元通宝到后来的明清钱币、民国钱币,古钱币反映了各个朝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数馆藏:所藏铁质顺天元宝举世无双

    “我们展出的钱币很多都是‘宝贝’。”他有空的话会一件一件地给游人介绍,“这是五代时期的顺天元宝。顺天元宝有两种,一种是唐代天宝年间安史之乱时期,史思明在洛阳铸的顺天元宝,目前还比较多见;第二种是五代时期刘守光在今天的北京地区割据称王时铸造的顺天元宝,它的数量非常稀少,而且现有的以铁质为主。这次展出的这枚铜质的钱币,是目前所能见到的唯一一枚。”

    还有一个让王培伍引以为傲的展品是新莽时期的“一刀平五千”钱。这枚钱形状独特,由上边的圆形方孔和下面的刀币组成,钱文为“一刀平五千”。“一刀”两个字是用错金技术将黄金填入其中的,技法堪称精妙,在当时这枚钱相当于五千枚小平钱。展品中的“中统元宝交钞”是元代的纸币,也是令王培伍十分自豪的一个展品,其距今大约有750年的历史,是现代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由官方正式印制发行的纸币实物,极为珍贵。

    忆渊源:从事文保工作与“钱”结缘

    北京古代钱币展览馆前身是德胜门箭楼文物保管所。1992年春,由政府投资在德胜门箭楼下按清代古建式样复建了真武庙,将文保所更名为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1993年10月28日展览馆正式对外开放。

    王培伍刚参加工作时就在德胜门箭楼文物保管所,他不仅见证了古代钱币展览馆的整个筹建过程,还在岁月的流逝中实现了与展览馆的一起成长。

    “现在我们馆里的基础展品都是在1992年建馆的时候征集过来的。”王培伍讲起与“钱”结缘的事,自己也觉得很有意思,因为古代钱币展览馆的建立颇有机缘巧合的意味。当时,北京市文物局系统下属的古董钱币公司收藏了很多古代钱币,希望能对外做一些展览。而刚刚复建的真武庙恰好空出了几间屋子,需要一些文物展览相匹配,这就叫吻合。

    “开始是尝试由企业来承办古代钱币展览馆。”王培伍说,由于古董钱币公司的藏品充足,展览馆很快就办起来了。运行了两三年之后,展览馆回到了政府体系。王培伍感叹,最初的古代钱币征集大多带有公益性质,可以用少量的支出从文物系统内协调获得。从2000年以后,钱币的征集基本都得按照市场价格来买入,这让展览馆收集钱币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古钱币的价值一直在不断地变化中。”王培伍说,古钱币的价值在2000年以后出现了突飞猛进,几年之间翻了很多倍。“以前古钱币不允许流通,也很少有人关注。现在大家的收藏意识提高了很多,所以它的价值也跟着翻了很多倍。”在王培伍看来,钱币与其他艺术品的区别主要是钱币的时间跨度大,从古至今都没有间断过,所以品种多非常丰富。

    谈征集:千里追“钱” “天价”不买

    在古代钱币馆工作以来,王培伍几乎经历了馆里的每一个岗位。2005年以前,他一直在做文物征集工作。为了征集到一些稀缺的古代钱币,他常常不远万里到处寻宝,有时候为了一件文物就要往返外地奔波数十趟。近十年的时间里,他为北京古代钱币展览馆新征集到了2000多枚古代钱币,加上建馆时已有的5000枚,现在古代钱币展览馆的钱币馆藏数量已经达到了7000多枚。

    据王培伍回忆,上世纪90年代,文物局每年会下拨征集费给展览馆,用于所需文物的征集。这样的方式相对比较好操作,只要是馆里需要的就可以去征集。2000年之后,文物征集制度改革,文物局不再直接下拨经费,各馆如果有心仪的文物要征集,必须先向局里申请,获批之后才能去交易。“这种方式比较正规,但是有时候会因为手续审批耽误了时间,而最终错过一些珍贵的文物。毕竟现在的交易是公开的,卖家不必非等着卖给展览馆,卖给个人收藏家也是一样的。出手快慢很可能会最终决定文物的归属。”王培伍说,与“宝贝”失之交臂时,每每会有心痛的感觉。

    此次《中华货币四千年钱币展》中的“中统元宝交钞”,是上世纪90年代末王培伍从内蒙古征集过来的。“这是用铜钞版印刷的,是现在发现的纸币里面年代最早的实物。”王培伍说,元代的纸币是用桑树皮做的纸制成,看着比较粗糙,但手感却像丝绸一般绵软。

    那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培伍跟同事聊天时知道了内蒙古一个文物单位有这个货币实物,心里不由得非常激动。王培伍立刻催同事跟那边的朋友联系转让这个宝贝。几番交涉之后,对方终于同意出让。“这个宝钞当时是存放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文物单位,造假的风险性相对小一些。”尽管如此,王培伍还是多次远赴内蒙古,亲自对宝钞进行鉴定。这个最终花了几万元征集而来的宝钞,现在已经成为古代钱币展览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王培伍的火眼金睛和一丝不苟,让古代钱币展览馆在业内从藏品、研究和展示三方面都拥有了绝对的权威。馆里的宝贝也一度引来了一些钱币收藏者的垂涎。上世纪90年代,曾经有一位民间收藏家对古钱币展览馆馆藏的顺天元宝非常中意,隔三差五就要到馆里来看看这枚古币。“他自己已经收藏了很多顺天年间的大钱,就独独缺我们这种。”王培伍说,对于展览馆而言,藏品基本都是只进不出的。这个收藏家因为太喜欢了,明知如此还是来馆里找了他很多次,而且开出了几万元的价格——这在当时的古币市场几乎算得上是天价了。“我们馆藏的这枚顺天元宝属于目前存世的仅见品,独一无二,非常珍贵,是绝对不可能出让的。”再三解释之后,对方才渐渐死心。

    因为整天琢磨古钱币的事,有的朋友开玩笑说他“爱钱如命”。

    做鉴定:只要有一点拿不准,绝不轻易下结论

    现在,货币造假的情况非常多,所以,王培伍每次帮展览馆征集文物时都会非常谨慎。“一般征集个人的东西时,我会特别注意,大多时候只从自己比较熟悉的圈子里面找,还要多方了解这个人平时的信誉状况,然后自己再去查看。”经过多年的锤炼,很多钱币他只需看一眼就能辨出真伪。他给自己定下了一条原则:只要有一点拿不准,绝不轻易下结论,只有心里百分百确认了,才会去收,“不能砸了展览馆的牌子!”

    “我这个人在鉴定的时候都是比较诚实的,爱说实话,不愿意奉承别人,自己懂的就跟别人说,不懂的也要据实相告。”王培伍说,鉴定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专家不可能所有东西都懂,面面俱到,只是有些专家出于面子问题,遇到不懂的时候会含混过去。王培伍从不这样,“有不懂的,我就跟人家说你容我一两天时间,我研究之后会给你一个正确的解答”。

    有一位密云的退休老干部,是一位古币收藏发烧友,也是王培伍多年的好友。老爷子已经年近古稀,腿脚不利索,但坚持从网上购买古币。“有一件事我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挺对不起他的。”王培伍说,2000年初的时候,老爷子在网上看中了咸丰当千的一枚大钱,因为腿脚不方便,所以他把图片发来让他帮忙看看。“我平时鉴定都要看实物,因为现在仿品做得越来越好,看图不够准确。那次正好赶上我有事,匆匆忙忙看了一下,觉得没啥问题,结果等他买了拿来一看实物,发现不对劲。”王培伍说,虽然买这枚钱并没有花很多钱,但这次失误让他心里一直有愧,便又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不看实物不下结论。

    这些年,古钱币火起来了。但王培伍也有自己的担忧,现在爱好古钱币收藏的人很多,但具有较高鉴别水平和能力的人并不算多,大部分人对古币其实还不太懂,所以

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由本站编辑编写,材料来自报纸、网络、新闻视频等等,文章的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也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 2008-2013 Powered By airmb.com 人民币收藏-爱藏网 联系本站 官方微博:(新浪)@收藏人民币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20589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