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流通过的老钱币--回顾解放前的金融史

2013-04-19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责编碧泉阅读:

摘要: 一提起解放前青海曾使用的钱币,市民们脑海里马上就会浮现出“袁大头”的样子,这种银元在青海流通多年,前些年旧城改造时,还时常会挖掘出整罐的“袁大头”来。然而,青海在解放前还曾经流通过多种老钱币,甚至自己还铸造过货币。浏览这些老钱币,仿佛在读一部青海解放前的金融史。

    一提起解放前青海曾使用的钱币,市民们脑海里马上就会浮现出“袁大头”的样子,这种银元在青海流通多年,前些年旧城改造时,还时常会挖掘出整罐的“袁大头”来。然而,青海在解放前还曾经流通过多种老钱币,甚至自己还铸造过货币。浏览这些老钱币,仿佛在读一部青海解放前的金融史。

    清末青海使用的是“硬通货”
    “清代末年和民国初年,青海老百姓手中使用的钱,大部分都是由甘肃省官方‘宝巩铸钱局’铸型的各种不同面额的铜质方孔圆钱,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麻钱’。另外由于青海地处西陲,交通闭塞,生产落后,经济萧条,货币流通方面,人们长期以来多习惯于使用硬通货(白银、银元、铜元)。那时候的青海还没有银号,也没有钱庄,一般的金融活动全赖商业信贷、商业汇兑(俗称拨兑)。”
    在1929年青海建省后,甘肃铸造的方孔圆钱逐渐被南京国民政府印制的“法币”所代替。“你知道那个时候的一个麻钱能买到什么吗?”“买到什么?”“一个油糕(一种油炸的甜食)。”看来那时候的麻钱还挺值钱的。   

    “印度卢比”祸害青海
    要说起青海的流通货币,这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印度卢比”。
    清光绪25年,也就是1899年前后,英帝国在印度东印度公司制造了一种所谓 “印度卢比”的银币,这种银币含银量低且制作低劣。英国不断地将这种货币经西藏流入四川、青海等地,利用“印度卢比”换取了大量的中国物资,多以皮毛、茶叶为主。“印度卢比”成了当时对青海实施经济掠夺的工具,严重地扰乱了青海、四川等地的经济秩序。为此,当时的很多爱国人士纷纷发出“印币亡边”的信号,积极呼吁中央政府采取措施抵制“印度卢比”入侵。时任四川省总督锡良意识到“印度卢比”对中国权益的严重侵害和对国家主权的威胁,上报经朝廷批准,责成四川造币厂铸造了一种“四川藏洋”的银币,来抵制“印度卢比”的泛滥。“四川藏洋”投入市场流通青海、四川后,有效地抵制了“印度卢比”的危害,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西宁藏洋”横空出世
    据《青海通史》记载:公元1930年马步芳的叔父马麟,在甘肃省任国民军暂编第一师师长掌握军权期间,通过与宁夏人邓伦(甘肃造币厂总监)亲戚的特殊关系,借来“四川藏洋”的模板也铸造了一批雷同的“四川藏洋”,史称“西宁藏洋”,供青海、康定等地使用。“西宁藏洋”除钱币正面皇帝图像无领圈的差别外,与“四川藏洋”再无大的区别,所以一般的百姓并不能将二者区分开来。因此,“西宁藏洋”又被称为“马麟藏洋”。
    “马麟藏洋”是银包铜的质地,尽管含银量很低,制作粗劣,但它对抵御英国的经济掠夺还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崔先生介绍,“马麟藏洋”在青海的货币史上存在了大约10余年,随着“印度卢比”在青海的销声匿迹,它也随之退出历史舞台。
    
    “金库维持券”的灾难
    1929年1月18日青海建省后,在1931年,青海省政府成立了“省金库”,同时发行“金库维持券”。“金库维持券”有一角、一元、五元、十元四种面值。当时担任省主席的马步芳颁令全省必须流通使用此券,并声称要“十足兑现”。
    这种做法其实是马步芳为了缓解财政赤字,强化自己统治而采取的经济手段。最开始实行兑换的时候,是一元“金库维持券”兑换一元银元,后来发展到十元“金库维持券”兑换一元银元……滥发的“金库维持券”充斥着市场,致使“金库维持券”急剧贬值,诱发物价波动,西宁的许多行业纷纷拒用。一时间,市面上的粮油及食盐都被抢购一空。通货膨胀来了。
    看着“金库维持券”已无法再维持,马步芳政府为缓和局面,急令省金库以每元“金库维持券”按现银二角的比值进行收兑,但每天的兑换比例有限。于是,省金库的门前人山人海,民众手持“金库维持券”蜂拥而至,局面一度无法控制。政府便出动大批军警到现场镇压,愤怒的民众不甘示弱,奋力反击。在冲突中,群众当场被打死一人,打伤上百人。此事发生于1935年10月7日,史称“107流血事件”。这件事后,“金库维持券”便停止兑付,从此退出历史舞台。但破产的百姓不得不流落在西宁街头,满街的“金库维持券”如废纸般飘落在西宁街头……


    


    “实业银行本票”——青海最早的国库券
    根据《青海历史纪要》一书中的有关记载,上世纪40年代中期,当时的青海省统治者为了扩大官僚机构资本,大规模地从事金融投资,掠夺普通劳动者的财富。1946年10月,马步芳及其幕僚从湟中实业公司集资白洋35000元(折合当时的法币一亿元)成立了“青海实业银行”,次年1月正式对外营业。自从青海实业银行设立以后,马步芳开设的所有工厂的资金统一由该行管理,同时,西宁、湟中、湟源等地的所有商号、企业的资金也统一交由该行管理。这样,马政府就从大量的收放银元的操作中获利,并从事黄金、白银的收放。两年间,青海实业银行就获利在8万元白银以上。期间,该行还两次发放以银元为计算单位的银行本票(纸券),面值有五分、一角、两角、五角四种。“这其实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种国库券,只是那个时候,马政府用这种方式大量吸收市面上流通的白银,他们的目的不纯。” 直到1949年青海解放后,“实业银行本票”才被废止。


    在青海少数民族地区使用白银、银元一直没有禁绝,特别是响当当的“袁大头”,那更是百姓和商家的最爱。前些年西宁的旧城改造时,还时常会挖掘出整罐的“袁大头”,这就能说明“袁大头”存在的普遍性。在青海“西宁藏洋”也好,“法币”也罢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由本站编辑编写,材料来自报纸、网络、新闻视频等等,文章的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也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热门搜索

 硬币  价格  旧版人民币  人民币  荧光  冠号  硬币价格  长城币  9910  补号  纪念钞  纪念币  错币  纸币  902  第四套  龙钞  第五套  分币  鉴别  一角  802  品相  暗记  第三套  水印  1953  腰带  8002  揭秘  硬分币  评级  绿幽灵  第三  一分  1980  801  8050  991  901


© 2008-2013 Powered By airmb.com 人民币收藏-爱藏网 联系本站 官方微博:(新浪)@收藏人民币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20589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