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爱藏网首页 > 人民币收藏知识 >

古钱币鉴定需双管齐下

2013-05-10来源:北青网 作者:责编林冬阅读:

摘要: 货币的发展史,就是一本中国历史。首先是古钱币的历史属性。我国从商周到民国三四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钱币自始至终贯穿其中。每一时期的钱币都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许多内涵。可以说中国货币的发展史,也是一本中国历史发展的教科书,因此很多喜欢历史的人会喜欢古币。

古钱币

    货币的发展史,就是一本中国历史。

    首先是古钱币的历史属性。我国从商周到民国三四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钱币自始至终贯穿其中。每一时期的钱币都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许多内涵。可以说中国货币的发展史,也是一本中国历史发展的教科书,因此很多喜欢历史的人会喜欢古币

    其次,古钱币的欣赏性很强。每一时期的钱币都有不同的欣赏角度,比如铸造风格和技艺水平,钱文书写的艺术水平,钱币的锈色和包浆等也都各有千秋,值得细细品鉴。

    此外,古钱币的品种很多,包括刀币、布币、方孔圆钱、金币、银币、铜元、银锭、纸币、花钱等,收藏者可以从中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同时,古钱币的价值不断升高,也吸引了一些投资者将其作为保值增值的投资品。

    古币改刻最难鉴别

    虽然现代科技水平已经可以精确地判断出钱币的制造年份,但由于古币本身的特殊性,一些重要的鉴别还是要靠人力来实现。 “现在古币作伪有许多手段,比如古币上的锈,有些假锈很容易就能看出来,但有的是用真锈涂上去,就很难辨别。还有一种作伪方式是改刻,就是把真钱上面的字稍微改一下,钱币本身是真的,靠仪器根本鉴定不出来,只能靠人的经验来识别。”王培伍说,改刻一旦失手就会给真币本身带来灾难性的损坏,但有时候钱文书写的一笔之差,就会导致古币价值的截然不同,所以许多造假者还是会采用这种比较冒险的方式。这也是目前最难辨别的造假方式之一。

    古币鉴定要科学和经验双管齐下

    既然古币造假的情况如此普遍,收藏者要如何才能辨别真伪呢?王培伍说,鉴定钱币首先要做到对每个时期钱币、每一个品种钱币的形制特征、钱文、锈色包浆等各方面都非常了解、熟悉并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够辨别真伪,这也是学习钱币鉴定的基础。比如要学习中国通史和货币发展史,了解每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重要历史事件的相关人物,尤其是与钱币有关的内容。而且,还要多看《中国古钱谱》、《历代古钱图说》等钱币专业书籍,掌握每个时期都有哪些钱币品种。这样的知识积累对鉴定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对边缘学科也要有所涉猎,如古文字学、书法艺术、冶金铸造等。通过各方面的知识积累,逐渐找出钱币鉴定中规律性的东西,才能提高辨伪的准确率。

    其次,想要学会辨伪还要多接触古币实物,加深对钱币的感性认识。初学者要从多接触普通钱币开始,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多接触真品钱币,才能够了解各时期钱币的不同特征。这一学习过程是在书本里学不到的,所以要多去博物馆参观学习,去钱币市场对照真伪。

    最后,还要对伪钱本身有所了解。伪钱是为谋利而制造的,所以质量上肯定不如真钱。伪造仿制得再好,某一方面也会有破绽,看上去会很不舒服。只有对真品和伪品都有了解后,才能找出破绽。目前市场上的主要作伪手段有翻砂铸造、改刻、贴补、拼合、打制、腐蚀等。收藏者要掌握每种手段的特点,遇到伪币时才能心中有数。

    钱币收藏者必备的几样工具包括:15倍以上放大镜、电子口袋秤、数显游标卡尺、银元鉴定器。鉴定伪币的方法主要有:古钱包浆、古钱质地、古钱文字、古钱版别、窖藏钱币、珍品残钱、钱币锉痕。目前,作伪的技术和手段在不断提高和翻新,需要用放大镜细心观看。有些钱币是用真品钱改制而成的,有些钱是用移植锈做出来的,欺骗性很大,但是钱币的铸造风格和文字风格、锈色等,是不可能仿造出来的。所以,科学仪器和鉴别者的经验双管齐下,鉴定出的结果会更加可靠。

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由本站编辑编写,材料来自报纸、网络、新闻视频等等,文章的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也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热门搜索

 硬币  价格  旧版人民币  人民币  荧光  冠号  硬币价格  长城币  9910  补号  纪念钞  纪念币  错币  纸币  902  第四套  龙钞  第五套  分币  鉴别  一角  802  品相  暗记  第三套  水印  1953  腰带  8002  揭秘  硬分币  评级  绿幽灵  第三  一分  1980  801  8050  991  901


© 2008-2013 Powered By airmb.com 人民币收藏-爱藏网 联系本站 官方微博:(新浪)@收藏人民币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20589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