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爱藏网首页 > 收藏经典 >

考究古代铜镜的起源

2012-04-06来源: 作者:Lvdage阅读:

摘要: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器物部副主任兼金石组组长,硕士生导师,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中国青铜器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会员,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文物鉴定委员。   关于铜镜的起源问题,如从文献记载看,可以追溯到古史传说时代,例如《黄帝内传》:帝既与西王母会于王屋,乃铸大镜十二面,随月用之。   从考古发现的实物资料看,属原始社会后期的齐家文化已有铜镜出现,这是迄今在我国发现的最早铜镜,在铜镜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有的学者,根据当时仅有战国时期铜镜这一状况,提出了中国铜镜外来说,认为中

        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器物部副主任兼金石组组长,硕士生导师,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中国青铜器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会员,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文物鉴定委员。


  关于铜镜的起源问题,如从文献记载看,可以追溯到古史传说时代,例如《黄帝内传》:“帝既与西王母会于王屋,乃铸大镜十二面,随月用之。”


  从考古发现的实物资料看,属原始社会后期的齐家文化已有铜镜出现,这是迄今在我国发现的最早铜镜,在铜镜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有的学者,根据当时仅有战国时期铜镜这一状况,提出了中国铜镜外来说,认为中国北方铜镜是受斯基泰文化(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的影响。而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铜镜比斯基泰文化早了3000多年。不少中外学者过去认为战国以前的早期铜镜应该是素镜。齐家文化出土的两面铜镜中就有一面是有纹饰的,因此可以说,我国最早出现的铜镜不一定是素镜。


  甘肃广河齐家坪墓葬出土的铜镜,镜背无纹饰,圆形,直径6厘米,厚0.3厘米。弓形小钮,钮高0.5厘米。青海贵南尕马台25号墓出土的一面铜镜,也为圆形,直径8.9厘米,厚0.3厘米。镜背有凸起的两周弦纹,在两周弦纹间再饰直线纹和人字形弦纹。镜钮残损,镜边缘有相邻的两个小孔,孔间有清晰的凹沟,显然是镜绳磨出的痕迹。两面齐家文化铜镜的形体都较小,而且外表也均显粗糙,表现出了铜镜的初始形态。


  殷商时代的铜镜也有少量的发现,目前共五面。这五面铜镜都出自贵族大墓,说明铜镜这时仅为高级贵族所独享。商代铜镜仍然很薄,在0.2厘米~0.4厘米之间,但形体比齐家文化铜镜有所加大。镜铸成凸面,是商镜的一大进步,说明商代先人已经认识到了凸面镜,可更好地全观人面。商代铜镜纹饰以直线和斜线为主,与青海贵南尕马台25号墓出土的铜镜装饰风格有渊源关系,同商代礼器纹饰则迥然不同,仍反映出此时铜镜仍处于初期阶段。


  1957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墓地发现的三面铜镜,其中两面为素面,一面背有两个平行的弓形钮,钮外侧饰有写实的虎、鹿、鸟纹图案,笔画简单,构图古朴,属西周晚期之物。1972年陕西扶风窑穴中出土一面圆形、弓形钮、重环纹镜,属西周中晚期铜镜。1975年陕西凤翔出土一面圆形长方钮素镜,属西周初年铜镜。1975年北京昌平出土一面圆形半环钮素镜,属西周早期。1979年陕西凤翔出土一面圆形无钮素镜,属西周早期。1979年陕西凤翔出的两面铜镜,是为圆形橄榄形钮素面镜。该镜定在西周早期。


  西周铜镜目前发现的数量远大于以前,分布虽有所扩大,但仍集中在北方。钮制的多样化和素镜的增多,是这一时期铜镜的特点。

 

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由本站编辑编写,材料来自报纸、网络、新闻视频等等,文章的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也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热门搜索

 硬币  价格  旧版人民币  人民币  荧光  冠号  硬币价格  长城币  9910  补号  纪念钞  纪念币  错币  纸币  902  第四套  龙钞  第五套  分币  鉴别  一角  802  品相  暗记  第三套  水印  1953  腰带  8002  揭秘  硬分币  评级  绿幽灵  第三  一分  1980  801  8050  991  901


© 2008-2013 Powered By airmb.com 人民币收藏-爱藏网 联系本站 官方微博:(新浪)@收藏人民币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20589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