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爱藏网首页 > 收藏经典 >

第一套人民币新老假票综述

2013-02-26来源:中国纸币网 作者:责编林冬阅读:

摘要:第一套人民币的假票从出现的时间和伪造的目的区分,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在第一套人民币流通期间出现的假票,造假目的为扰乱新中国金融秩序,破坏新生政权,当流通货币使用。第二种是在第一套人民币进入收藏领域后出现的假票,把假票当收藏品来销售,目的是侵害收藏者的利益,从中取得暴利。

    第一套人民币的假票从出现的时间和伪造的目的区分,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在第一套人民币流通期间出现的假票,造假目的为扰乱新中国金融秩序,破坏新生政权,当流通货币使用。第二种是在第一套人民币进入收藏领域后出现的假票,把假票当收藏品来销售,目的是侵害收藏者的利益,从中取得暴利。现将这两种假票特点和真假待考品,分别叙述如下:

    一、第一套人民币“老假票”

    第一套人民币首次发行后,不到3个月就出现了假票,1949年2月在华北漳南柳园集及安扬水冶镇、曲沟集等地均发现假人民币50元。1949年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100元汽车与火车券,不足三个月在山东胶东蓝村便发现假票。新华社北平2月3日报道:北平公安局最近破获制造及推销解放区银行钞票的机关六起,北平宣武门外的长城印刷局印制中国人民银行币50元假钞票。

    1949年4月20日之前,解放军渡江之前,假票出现的范围还很小。5月27日上海市解放后,以第一套人民币统一全国货币的工作全面推开。与此同时国民党也大肆印造第一套人民币假币,下半年起出现了伪造第一套人民币的第一个高峰。上海解放后只数天就出现了第一套人民币假币,1949年6月3日上海《解放日报》刊登一则消息:在上海金山县发现一起印制假钞的案件。这场真假票的斗争,一直持续到第一套人民币退出流通领域,这个时期的假票种类达数十种。这段时间内出现的人民币假币,钱币界称其为“老假”或“老假票”。

    这一时期假票有以下特点:

    1、具有政治与经济的双重目的,是一种反政府行为。造假地点或为县城小印刷厂,或在国民党统治区大城市,或在国民党退据的台湾。印刷技术、设备在当时都是比较先进的,甚至开模制版,以第一套人民币为蓝本进行印刷,因此印刷出来的人民币为原版复制品,也就像古钱币铸造中的“二版币”,粗看比较难辨真伪。1994年台湾钱币商李庚中先生编辑的《中国近代货币一一人民币系列》一书,便把老假票100元耕地与工厂券编进了其书中。

    2、纸张与印刷具有如下特征:色彩异于真票,图案失真;图案套印不准,常有叠印、重印现象;文字笔划不清,线条变粗、扭曲变形;暗记模糊,笔划变粗,使原本非常微小的暗记,难以辨认,放大后字体失真;底纹印刷不清晰,甚至应该有底纹的票券成了无底纹券;票幅存在一定差异;没有水印。“老假票”与真票所用的纸张,是同时代的纸张,纸质比较难于分辨真假。

    3、假票主要为50元到l万元之间的票券,其中l万元的假票最多,原因很简单:1949年上海解放后,50元面值以下的票券基本已失去购买力,伪造小面额假票无利可图,而l万元以上的票券和带少数民族文字票券分别是1951以后发行的。“老假票”以50元以下和10000元以上的票券为稀少,以带少数民族文字的票券为罕见。

    这一时期的造假完全是以赢利为目的,收藏市场价值越高的越会成为伪造的对象,所有高档的票券,如6张少数民族文字券、3种平3版、2张5万元、第一套人民币十二珍品都存在假票。到20世纪末叶,假票全面开花,甚至市价在100元上下的票券也出现了假票。

    1、用低价票样改成高价流通券:第一套人民币有些品种当时发行得就少,或回笼、销毁得比较彻底,目前流通券的存世量极少。因此存在流通券价格高于票样价格的现象。于是造假者用各种手法将票券正背面的“票样”两字改掉或刮去,变造成流通券进入市场,蒙骗藏友,牟取暴利。笔者就见到过有人收藏的5000元渭河桥券和5万元新华门券是用票样改成的“流通券”。

    2、用低价流通券改成高价票样券:这种情况正好与上述情况相反。典型的是5元水牛图券,一张流通券价格2000元左右,而票样却达15000元以上,7-8倍以上的暴利,引来不法之徒伪造5元水牛图假样,在市场上抛售,甚至在境外也发现了5元水牛图假票样。

    3、用普通低价号码票券改成高价特殊号码券:伪造者选择普通号码票券,用化学试剂涂改后再加盖,变成特殊号码;或用挖补粘贴的方法改成特殊号码,形成“数张同号码券”、“趣味号码券”、“平3版券”等等特殊号码券,如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收藏市场曾出现过1000元运煤与耕地券4张同号码券,伪造的200元排云殿平3版券、1000元双马耕地6位数狭长版改刻成的7位数券、50元列车7位数券改造成的6位数券。这些票券是在真钞上实施局部的变造,具有真钞的大部分特征,很容易迷惑涉市不深的收藏者。

    4、先电脑扫描,然后人工作旧:因电脑扫描的票券效果差,颗粒粗,容易被人识破,造假者便采取做旧、磨损、碎边、圆角、喷茶汁等手法,“精耕细作”,把假币打扮成有五六成品相的“高档票”,来蒙骗收藏者。笔者见过一张只有3-4成品相的假l万元牧马券,售价25000元。亦曾见一张5成品相的马饮水券假币,该票被两次对折,再磨去四角,打开成八只磨损圆角,一眼看去很像自然而成。

    5、先用化学试剂褪色后,再作旧处理,变成异版:这些票券都以紫色为底色,用某一化学试剂将紫色改为橙红色。因此,如发现第一套人民币变色票是橙红色券,不要认为是出谱品或异版券,它很可能是一种人工褪色券。当然第一套人民币中的确存在色差问题,但人工褪色与“色差”要认真区分。

    6、应用高科技手段产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仿真水平越来越高,第一套人民币造假者先后使用彩色复印、高分辨率扫描彩色打印、电子分色制版印刷等技术伪造第一版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主要是利用暗记防伪,缺乏雕刻凹印、安全线、磁性技术等防伪手段,电子分色制版仿造,以上个世纪90年代的技术条件,电子分色制版制造的假币足以乱真。因此,集币爱好者在收藏这类纸币前要对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背景有所了解,真品当年在全国各地分散印刷,所用的纸质、规格不一致,且真品币面上的阿拉伯数字编号有多种规格,无一重复;而伪币所使用的纸张基本上选自同一产地,纸质相似,且伪币上的阿拉伯数字编号仅一至二种规格,集币爱好者在购买这类纸币时千万要小心看清。第一套人民币中的新假票,几乎每种票券都有应用以上手段的产品,以高仿真电子分色印刷的假币最逼真,以20元打场券的假币仿真水平最高,几可乱真。兜售假票者,有时当假票销售,有时碰到不识货者,当真票买给你,大赚不义之财。

    7、臆造券:所谓臆造,就是没有实际伪造对象的。如无号码冠字券,实际上是漏印号码冠字。因漏印某一印刷工艺券而成未完成券、只印刷单面的单面流通券、多张同号码券、出谱号码券,等等,不胜枚举。总之,收藏第一套人民币过程中,遇到什么出谱品、变体券,要慎之又慎,切忌大意失荆州。

    二、第一套人民币“新假票”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第一套人民币逐渐进入收藏领域,市场价格节节上升,也给不法钱商带来牟取暴利的商机。从1993年起进入了伪造第一套人民币的第二次高峰,笔者暂称其为“新假票”。

    三、第一套人民币真假待考品

    在笔者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套人民币大全》一书过程中,还碰到一些真假难鉴别的票券,现一一列出,与钞友商榷:

    1、200元炼钢券常见的为褐黄色,但发现本券有一种无底纹,正背面为红色,有人说它是假票,红色系人工褪色而成,那么淡黄色底纹和票面右侧的蓝色花符是怎样去除的呢?是否用一种褪色剂可共同褪去红、蓝、淡黄三种颜色,总不大可能吧。这种红色券都是l23、132冠字,笔者以为是存在一种200元炼钢券的头版票,今存疑待考。

    2、1000元钱塘江大桥券背面颜色常见为紫色,发现有一种本券背面为大红色,是人工褪色,还是长期日照褪色而成,还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过大红色背面的钱塘江大桥票券,难于论定。类似的情况还有1万元军舰券。

    3、100元耕地与工厂小号码无水印券是不是全都为假票,当时中国人民银行是否印刷发行过小号码、无水印品种。当时国民党政府伪造机构在伪造本券时,为什么不拿一张大号码、有水印的100元耕地与工厂券作样张呢?

    4、1万元军舰券,所见绝大部份票券都有实心五星水印与满版雪花水印,有人认为该券无水印者为假票,真假存疑。

    5、1万元双马耕地券,所见绝大部分票券都有实心五星水印与满版雪花水印,有人认为该券无水印券是假票,真伪存疑。

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由本站编辑编写,材料来自报纸、网络、新闻视频等等,文章的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也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热门搜索

 硬币  价格  旧版人民币  人民币  荧光  冠号  硬币价格  长城币  9910  补号  纪念钞  纪念币  错币  纸币  902  第四套  龙钞  第五套  分币  鉴别  一角  802  品相  暗记  第三套  水印  1953  腰带  8002  揭秘  硬分币  评级  绿幽灵  第三  一分  1980  801  8050  991  901


© 2008-2013 Powered By airmb.com 人民币收藏-爱藏网 联系本站 官方微博:(新浪)@收藏人民币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20589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