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收藏的内幕揭密(8)
2011-12-17来源: 作者:Admin阅读:次
dquo;水印倒置”来说(我在天涯连在这部作品的时候也有人提出“水印倒置”),这个应该是十分稀少的才对,各位看官可以去百度“错版人民币”吧和“错币”吧浏览一下,有太多太多的信息是卖“水印倒置”币。好像这种币“批量生产”一样。
曾经有记者暗访造假者,造假者开出3000元便能“变造”一张“水印倒置”币。
真正的收藏者,也绝对不碰“水印倒置”币,因为其“变造”品太多,并且难以分辨。
上面举《兰州晨报》的例子,在网页下面还有相关内容链接。
“百元错版人民币,防伪灯下出现水印重叠,‘变’成‘10000’的万元大钞”。这个是另一篇新闻的标题。这张纸币是1990年版的100元面值人民币,是否为人为“变造”的我们暂且不论,出现‘10000’的,不叫水印,是防伪专用的荧光油墨印刷在人民币上的荧光面额数字,本来应该为‘100’。记者和编辑连最基础的油墨和水印都没分清楚,就敢写新闻,这些新闻的质量可见一斑。
“错版人民币”这个“伪概念”,“天价”这个“伪价值”,还有将“正常币”人为“变造”成“错币”蒙骗老百姓的“过程”。
这些章节我所写的一切皆有据可查,比如搜索人民币连体钞,再按照例子中相关新闻一对照,真相一目了然。
不得不说一句,如此泛滥的“假新闻”,为何会出现?
前面所说的“币”,全是人为“变造”以牟取暴利的,那相关持币人得到人民币的经过肯定是假的,没有人“改造”半天,还按面额兑换给别人。
银行从来不鉴定“错版人民币”。
也就是说,相关报道中的“故事”和“银行鉴定”全部是“瞎编”的。
还有那些标注“15万不卖”,“1万没卖”之类的,潜台词就是,可以出比这个更高的价格,持币者或许就卖了。
相关“收藏界人士”在这里扮演的,就是“价托儿”,高价都是从他们嘴里喊出来的,既然那么有价值,他们为什么不买呢?
造成这种现象的,我觉得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持币者很能“编”,把记者和编辑骗了,记者和编辑也很能“编”,“编”出个“银行证明”之类的,再找个“二手的专家”,像连体钞一节里那位“收藏家”一样,业内人士常识性的东西,在“二手专家”那里变成了“不知道”,于是,一篇“天价”假新闻诞生。
第二种,记者和编辑完全知道“真相”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由本站编辑编写,材料来自报纸、网络、新闻视频等等,文章的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也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