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爱藏网首页 > 钱币投资理财 >

泥钱——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货币

2013-06-26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责编林冬阅读:

摘要: 硬币一般是由金、银、铜、镍、锡、锌、锑、铝等金属材料制成的,但在一些特殊的历史时期,还出现过泥做的钱——这在货币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陶质冥币“郢爰

康德十一年伍分单面币正面

    硬币一般是由金、银、铜、镍、锡、锌、锑、铝等金属材料制成的,但在一些特殊的历史时期,还出现过泥做的钱——这在货币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春秋战国时期 上海嘉定战国墓中出土过陶质冥币“郢爰”

    用泥土烧制的陶瓷硬币按作用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作为陪葬品的陶瓷冥币,另一种是用于流通的陶瓷硬币。由于陶币质地较差、制作工艺粗糙、流通寿命比较短,因此现存很少。

    1959年,上海嘉定县的战国墓中出土过陶质郢爰。郢爰是楚国的长方形黄金硬币,又名印子金,或称金钣、龟币,印子金是因金钣上铸有方形的戳子。

    “郢”是楚国国都,“爰”则是重量单位或楚国金币的专有名称。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曾出现过几百块泥郢;上海福泉山的汉墓中曾出土过数百块陶质的五铢钱;河南南阳英庄的汉墓中还出土过陶质的“大泉五十”,共20多枚。我国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唐宋陪葬品——陶质开元通宝。不过,这种钱币并不是用于流通的,而是迷信的古代人为死亡的亲人提供的在阴间使用的冥币。

    五代十国时期 燕国用黏土烧制“山库钱”

    五代十国时期,幽州(今冀北、北京、天津、辽宁、朝鲜一带)军阀刘仁恭、刘守光父子(刘仁恭为幽州节度使,其子刘守光曾因与其爱妾罗氏通奸,被刘仁恭棍打后,断绝父子关系,后刘守光夺父位,自立为燕国皇帝),因中原处于多事之秋而得以称雄一隅,志得意满,遂逐渐骄奢淫逸。刘仁恭在幽州的大安山(今北京房山区与门头沟区的接壤地带,是太行山分支,

    支峰有百花山、白草畔,山中有一块开阔平坦、四面环山之地,即素称的“北大梁”)上兴筑宫殿,并与道士大炼丹药,以求长生不死。为了搜刮敛聚百姓的钱财,刘仁恭父子发行一种用黏土烧制的钱币,先后铸造的劣质泥钱有永安一十、一百、五百、一千等,又称之为“山库钱”。老百姓家中的铜钱则必须全部交出。刘仁恭父子就此搜刮了大量的铜钱,然后在山上掘洞藏起来。为了灭口,他们竟丧心病狂地把所有的工匠全部杀死。对于使用泥钱的危害,后唐皇帝李嗣源就曾说过:“刘仁恭制造泥钱,号为山库钱,铜钱不用来助人,一向害人不浅。”正是因为刘仁恭父子的暴政,财政的空虚,存在了仅三年的刘氏燕国政权为后唐所灭亡。在燕国灭亡、刘仁恭父子被处死后,在北京地区通行了一年的泥钱也寿终正寝了。

    燕国用来制泥钱的土是一种近似胶泥的黏土,在烘烤之后会变得坚硬,但很难长期保存。至今还没有发现泥钱和制作泥钱的钱范,所以无从考证其形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德国发行褐、白、绿色“炻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败的德国支付了天文数字的战争赔款,财政赤字巨大,资源匮乏,连铸造货币的贵金属也被战胜国拿走了。德国不得不

    用铁、锌等铸造货币。由于铁、锌容易锈蚀,这种硬币很难保存,于是出现了一种陶质硬币——炻币。

    德国曾在1921年至1923年发行过这种陶币,颜色是褐、白、绿等。上海着名的钱币收藏家杨顺发,20世纪80年代花了5000元人民币,从东北一位收藏家手里购买过一整套这样的德国陶币。

    抗战时期 伪满傀儡政权发行“陶币”和“炻币”

    1931年至1945年,东北沦陷14年,日寇扶植傀儡政权伪满洲帝国。1932年7月1日,傀儡政权建立的伪满洲中央银行在长春开业,它同时吞并了东北地区的四家行号(东三省官银号、边业银行、吉林官银钱号和黑龙江省银号)以及辽宁省城四家行号,即联合发行准备库、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

    根据伪满洲国的《货币法》,掌握了伪满洲国通货、金融命脉的满洲中央银行发行了面额为100元、10元、5元、1元的纸币和5角以下的辅币,5角以下的辅币采用13种金属铸币,分1角、5分、1分和5厘等面额。当时,先后发行了铜、白铜、铝、锡铸币流通市面。

    随着战争的升级,日军军火匮乏,伪满洲国遂按照日本主子的命令,下令回收铜、白铜制品,包括铜质铸币,以应日本军需。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航空机用铝奇缺,伪满洲国大肆回收铝制品,令民间留有铝制品全部交出,展开所谓的铝货回收运动。此外,汉奸们还强行在民间挨家挨户征缴一切金属制品。锅、盆、门把手、铁钉、点心盒、摆设品、香炉、壶架、灯架、伞架、招牌幌子、号码牌,甚至连小学生使用的铜墨盒都在“献纳”之列。凡私自收藏不愿“献纳”者,则予以经济制裁或刑事处罚。沈阳

    中街铜行里的“公合利”店,因卖掉一个金属饭盒,被罚款伪币2000元,经理还被关押了5个月;“永新合”铜店因存有碎铜被查出,女经理被定为“经济犯”,关押了9个月,其夫被杀,腹婴胎亡。一时间铜行人人自危,只要店铺有点铜铁味,就是经济犯!甚至连开业多年的着名奉天铜行也倒闭了。

    1943年8月23日,伪满政府又发表了《金属类回收法》,以法律的形式强制东北人民执行“金属献纳”。献纳的范围包括金、银、铜、铁、铝等所有金属材料,就连金属铸币都要“献纳”。据相关资料记载,仅回收熔化“献纳”的伪满铸币就有2700吨,折合铸币金额达9000余万元。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和伪满洲国当局开始着手试制金属铸币的代用品,以填补硬币的空缺。当时硬币试品有陶质和炻质两种。

    以辽宁海城特有的滑石为主要成分烧制的“陶币”

    1944年5月,受伪满洲国宫内府委托的日本佐那县陶瓷器研究所小森忍氏研究试制了陶质硬币,陶质硬币是以辽宁海城特有的滑石为主要成分,加入2%的菱镁矿石烧制而成的。其试制品实物现在收藏于吉林省档案馆满洲中央银行档案内。

    其中完整的有4枚,已破碎尚可完整对接的1枚,另有若干小碎片。该样品有现在人民币2分钱大小,一面为双喜字,另一面为一朵不知名的花,其颜色呈灰蓝色、乳白色和褐色三种。据档案资料记载,该试制品的优点是硬度高、耐磨性好,烧制时极少出现弯曲。缺点是脆弱、易破碎、易被仿制、收缩度大,因而不易制造同一规格的硬币。虽然可凭色彩区别币种,但置于暗处则难以识别。另外,这种钱币手感差,易污染(但可洗涤)。基于以上原因,伪满当局没有大规模生产。

    用日本的红土和天草瓷土烧制的“炻币”

    1944年9月,受日本大阪造币局委托,京都伏见军需省陶瓷器实验所所长秋月透氏试制成功了炻质硬币。

    炻质硬币样品介于普通陶瓷和瓷器之间,但比陶器坚硬,比瓷器脆性小,比滑石瓷器烧制温度低,原料采用的是日本本土极易挖掘的红土(含铁7%至8%左右)和天草瓷土(添加10%至20%左右),省略了素烧和上釉工序。比一战后德国试制的同类炻币,更具优点。

    基于以上原因,日本大藏省意向性地准备一年后(1945年)开始大量生产来替代金属铸币,以换下更多的金属铸币作为制造杀人武器的原料,供应侵略战争之需。

    炻币是用土胶版冲坯、整形、压印而成的,相对金属铸币要简单得多,省去了磙边、酸洗等工序。但由于质地松软,所需压力小了许多,铸造质量低劣,图案文字也较模糊,清晰度很差。

    炻币面值分壹分、伍分面额。颜色呈暗红、紫红或橘黄色,民间俗称“钢纸币”、“陶币”,其实它的正式名称应该叫“炻币”。其中伍分币见有康德十一年(1944年)、康德十二年(1945年)两种年号;壹分币仅见康德十二年(1945年)有铸。炻币正背面图案均同铝质壹分、伍分硬币,因而可以断定是使用了原铸铝币的钢模。

    根据伪《满洲中央银行行报》康德十二年(1945年)第九期“汇报”栏可知,伪满洲炻币在发行时对其规格都有一定的要求。如壹分币:直径16毫米、重量0.62克;伍分币:直径19毫米、重量0.9克,但实际拣选过程中发现悬殊很大。如壹分币直径最小的16毫米、直径最大的17毫米;厚度最薄的1.6 毫米、厚度最厚的2.4毫米;重量最轻的0.6克、重量最重的1克。伍分币直径最小的19.2毫米、直径最大的22.2毫米;厚度最薄的1.8毫米、厚度最厚的2.5毫米;重量最轻的1克、重量最重的1.3克。

    炻币由于质地松软,耐磨性差,因而存世币中美品者稀少,除此之外还发现有裂坯、复打、单面币、阴阳版等币种。

    伪满洲炻币发行于1944至1945年,也是二战末期,发行期短,流通区域窄(仅在东北地区)。它是近代中国一个特殊历史条件下发行的特殊材质的货币,不但在我国历史上,而且在世界货币史上十分罕见。“陶币”和“炻币”是日寇侵略中国留下的铁证。

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由本站编辑编写,材料来自报纸、网络、新闻视频等等,文章的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也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热门搜索

 硬币  价格  旧版人民币  人民币  荧光  冠号  硬币价格  长城币  9910  补号  纪念钞  纪念币  错币  纸币  902  第四套  龙钞  第五套  分币  鉴别  一角  802  品相  暗记  第三套  水印  1953  腰带  8002  揭秘  硬分币  评级  绿幽灵  第三  一分  1980  801  8050  991  901


© 2008-2013 Powered By airmb.com 人民币收藏-爱藏网 联系本站 官方微博:(新浪)@收藏人民币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20589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