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领你走出迷宫
2012-11-26来源:人民币收藏网 作者:责编:林枫阅读:次
编号票素有“小文革”之美誉,尽管其市场流通性稍差,但由于价廉物美,投资者对编号票可谓一致看好。下面是米津先生对编号票投资价值的分析。
编号票是新中国邮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邮界通常把文革前期1967一1970时期发行的邮票,界定为“文革邮票”,把文革后期1970一1974期间发行的邮票,界定为编号邮票,编号票实质是“文革邮票”的一部分。编号票发行结束,即开始发行JT票,因此,编号票又是一种承上启下的过渡时期邮票。
与文革票浓重的政治色彩相比较,编号票“承上”的特点表现为开始淡化政治色彩,与JT票丰富多采的题材相比较,编号票“启下”的特点表现为题材逐渐趋于多样化,不仅发行了大量的纪念邮票如巴黎公社、建党、乒乓、阿尔巴尼亚、文艺等,而且还发行了不少特种邮票如轮船、熊猫、文物、机器等;不仅大套票居多,如智取威虎山、建党、文艺、熊猫、出土文物,占整部编号票21套票的四分之一强,而且表现方式多样化,有乒乓系列票,有建党三连张,有儿童歌舞连票,特别是大套票的邮票尺寸变化多姿,形式活泼,同时,又以三套热点品种巴黎公社、建党、文艺为编号票中的精华所在,其中,巴黎公社8分、熊猫10分、20分由于当时大量消耗而成为该套邮票的关键票,而建党中的三连张,也由于当时无人重视完整收集,被大量撕开寄信而成为该套邮票的关键张。编号票的潜力品种则有智取威虎山、乒乓、轮船、文艺、机器等,后市上涨空间较大。
从收藏和投资角度分析,通常只要文革票出现强劲攀升,编号票往往会同步或滞后出现大幅补涨,整部编号票的市价往往保持与整部文革票市价10比1的比例,故编号票享有“小文革”的美誉。由于文革时期特定的政治环境,集邮爱好者少得可怜,所以,与文革票的命运有相似之处的是,大量的编号票在邮政通信领域中被长时间消耗,因而市场流通性较差。然而,随着中国收藏和投资队伍的不断扩大,对价廉物美的编号票的社会需求量将逐年增加,供求矛盾日渐突出。
编号邮票(1970年至1974年发行)在邮市盘整期内仍不可思议的飙升,这不免引起人们的注目。拍卖会上,整部编号邮票落槌价高达1.5万余元,让人感叹。作为特殊时期的特殊邮票板块,细究之,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第一,新票存世量少,收藏者以先得为快。除第一、二套印量超过3000万枚,其余19套印量均未超过1000万枚,另有3套印量在500万枚以下。由于编号板块的承上启下所致,国内外部分“铁杆集邮者”在苦寻其芳踪。
第二,特殊时期的特殊邮品,恰遇高速增长期。从邮市规律看,发行历史在20年以上的邮品即进人稳定增值期,编号邮票板块已成为“文革”的活化文物见证,其优势显而易见。
第三,邮商炒作起了决定性作用。编号邮票本是老集邮者的“压箱之宝”,市场流通量有限,通过炒作,兑现获利盘增多,为编号邮票的快速增值创造了条件。
编号邮票的骤升将给邮市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大致有三:
一是给投机者、新增集邮群扎扎实实上了一课,有利于扼制“炒新”风。纵观1992年起的邮市,每年新邮发行,“热点”频出,炒新风屡斩不绝,其杀伤力实在不可低估。编号邮票及其他有投资价值的邮品稳升不降,会给入市者以深刻的启迪。
二是证明邮市总体趋好。所谓“低迷”,是恶炒的必然回落。去冬今春的各类邮品轮番上扬,并非单靠几个“大户”所能左右,主要是跟风散户大幅度增加所致。邮市人气已是市场冷热的调节器。从种种因素分析,今后邮市“春光几度”将成定论。
三是为早、中期JT票的价格上扬留下了想象与实施的空间。有人认为,邮市的热门板块仍在“JT”票中,投资热点也在于此。老纪特、“文”字邮票及编号邮票,总体上说仍是以收藏为主。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编号邮票暂时独占春光,好戏仍在后头。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由本站编辑编写,材料来自报纸、网络、新闻视频等等,文章的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也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