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书画收藏 > 国画

浅析八大山人的书画互渗(上)

作者:收藏爱好者 2016-05-30 10:47:18
如57岁画《古梅图》时,正是在书法上临习黄庭坚体和探索狂草的阶段。八大山人是遗民画家,但又不是一般的遗民画家。

 

  清 朱耷 行书孙逖五言排律诗页

  72.2cm×146.3cm 安徽省博物馆藏 

  八大山人,名朱耷(1626—1705),江西南昌人,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原为明朝王孙,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 落发为僧,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廷合作。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对后世影响极大。

  八大山人不是单纯的书法家,而是一位书画兼长的艺术家,他的绘画对后世的影响更大一些,只有少数人(如黄宾虹) 才认识到八大山人书法高于他的绘画。从书法史上看,八大山人的书法是画家书法的杰出代表;从绘画史上看,八大山人是精通书法的一代画家。由于他既精通书法,又精通绘画,分别在书、画两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更为可贵的是,他将书法和绘画两个系统相互渗透、相互联系,既能以书入画,又能以画入书,使其书法充满了画意,绘画增强了书写的意味。

 

  清 朱耷 《河上花图卷》之一

  47cm×1292.5cm 天津博物馆藏

 

  清 朱耷 《河上花图卷》之一 (局部)

  以书入画

  后人对八大山人艺术风格的转变看法不尽一致,对其书法和绘画风格发生变化的具体年代也看法不一,但均认为其书风和画风的转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我们将其书法和绘画风格演进的两个系统联系在一起考察,就会发现两个系统是双轨并进的。八大山人在书法上有着吸纳探索、突破开创和成熟完善三个阶段,他的绘画也同样有着这样的三个阶段,且在时间上几乎是同时的。34岁所绘《传綮写生册》中的书法以临摹前人为主,《传綮写生册》中画西瓜、芋、芙蓉、菊花、蕉石、石榴、水仙、白菜、墨花、梅花、玲珑石、古松,也属于习作,明显模仿明代画家周之冕和徐渭。再如其焚浮屠服前后的书法追求爽劲瘦硬、狂放不羁,突然夸张某些字的结构形成鲜明对比,此时的绘画亦以夸张变形、造型奇古为特点。如57岁画《古梅图》时,正是在书法上临习黄庭坚体和探索狂草的阶段。《古梅图》上题诗:“得本还时末也非,曾无地瘦与天肥。梅花画里思思肖,和尚如何如采薇。”诗中自责逃禅有愧于伯夷叔齐的气节,表现了末路王孙的孤独和悲愤的情绪。元代遗民画家郑思肖借梅花写遗民情结,八大亦学郑思肖画梅花,梅根裸露,干顶秃颓,枝叶稀少。构图为斜T型, 梅干偏离视觉中轴,上部梅枝从右上方向左下方斜刺过来,与根部由右下方向左上方倾斜形成呼应,造成一种倔强不拔的气势,这正与此时书法追求奇绝是一致的。

 

 

  清 朱耷 《河上花图卷》之一 (局部)

  八大还俗前和还俗后有两个花卉册传世。还俗前的《花卉册》(上海博物馆藏)用笔单薄、用墨较淡、构图匀称;而还俗后的花卉册《个山人屋花卉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 用笔苍辣,墨的浓淡对比加大,构图奇险。这也与书法风格的变化有关,还俗前画《花卉册》时,书法还是淡秀的董体;还俗后画《个山人屋花卉册》时,书法则是奇拗的黄庭坚体和狂放不羁的狂草了。#p#分页标题#e#

  明显标志其书风、画风转变的是作于59岁(1684)的《个山杂画册》。画幅虽小,然气力弥满。此作书法与绘画对题,在空间上各占一半。书法为草体,特点是某些字骤然放大;画的是花鸟,造型夸张,特别是兔的眼睛,近似方形,圆眼睛用近似方形的手法表现,证明了画法的夸张和构图的奇特。

  风格的变化是和创作主体的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末路王孙的特定身世,地破天惊的社会变化,遁入佛门又走出佛门的人生轨迹,八大山人的经历是特殊的,对生活的体验是深刻的,遭受的心理创伤是巨大的。八大山人是遗民画家,但又不是一般的遗民画家。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