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爱藏网首页 > 钱币收藏_纸币收藏 >

人民币上的文字鉴赏

2012-10-15来源:人民币收藏网 作者:责编:茵茵阅读:

摘要:一、人民币上几个汉字的书写演变 在新中国的各套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上,有几个汉字曾出现多种写法,这反映了我国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也标志着我国人民币逐渐走向完善和规范化。 1.关于贰字  1987年4月27日发行第四套人民币2角、2元券以后,不少人发现新版人民币的贰字同旧版不同,认为新版人民币的贰字印错了,有人还传出人民币上出现了错字,银行将收回这些人民币,致使货币流通受到影响。其实,这完全是无稽之谈。第四套人民币上的贰字是规范的汉字,与《辞海》、《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等辞书的记载完全

    一、人民币上几个汉字的书写演变

    在新中国的各套人民币(包括纸币硬币)上,有几个汉字曾出现多种写法,这反映了我国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也标志着我国人民币逐渐走向完善和规范化。

    1.关于“贰”字  1987年4月27日发行第四套人民币2角、2元券以后,不少人发现新版人民币的“贰”字同旧版不同,认为新版人民币的“贰”字印错了,有人还传出人民币上出现了错字,银行将收回这些人民币,致使货币流通受到影响。其实,这完全是无稽之谈。第四套人民币上的“贰”字是规范的汉字,与《辞海》、《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等辞书的记载完全相符,是标准的简化字。

    众所周知,我国汉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人们长期形成的书写习惯,很多汉字有两种或多种写法。“贰”字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从不同历史时期各种货币上看,“贰”字有近十种写法。第一套人民币的“贰”字有三种写法:20元六和塔票券、20元帆船火车票券、20元打场票券、200元颐和园票券、200元割稻票券写成“貮”;20元运肥火车票券、20元推车票券、20元工交票券、200元长城票券、200元炼钢票券写成“贰”;200元佛香阁票券写成“贰”。第二套和第三套人民币的2分券、2角券和2元券均写成“貮”;第四套人民币的2角券、2元券和第五套人民币的20元券均写成简体“貮”。

    那么第四套人民币为什么将贰字改成了规范的简化汉字?这是因为,在前三套人民币的流通过程中,人民群众曾对使用不规范的贰字提出过意见,在设计第四套人民币时,按照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的意见,同时也为进一步完善人民币的设计,采用了规范的简化“贰”字。第五套人民币20元券也沿用规范简化字。

    2.关于“国”字  我国发行的各套人民币上,“国”字共有三种写法,第一套人民币和1957年12月1日发行的1分、2分、5分硬币上的国字写成“国”,即国字的繁体字;第二套和第三套人民币上的国字写成“圀”;1980年4月15日和1992年6月-日发行的两套流通硬币及第四、五套人民币上的国字写成“国”,即规范简化字。在第二、第三套人民币流通期间,有人曾提出人民币上的国字为什么与词典里的国字写法不同,甚至有人说是错字。其实,第二、第三套人民币上的“圀”是当时为人民币题字的马文蔚先生参照魏碑体的一种写法,称“张黑女碑”体,是书法的一种惯例,并非错字。但是,为了汉字的规范化,中国人民银行在设计第四套人民币时,按统一简化的汉字写成“国”,即由繁体字改成简化字。

    3.关于“角”字  在各套人民币上,辅币面值“角”字有两种写法:第二、第三套人民币和1980年4月15日发行的1角、2角、5角硬币,1987年11月ZOH发行的第六届运动会1角金属流通纪念币写成“角”,即里边的竖未出头,写成了“土”。这种写法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形成,因此是有出处的。1987年4月27日开始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及1992年6月1日发行的流通硬币,按照规范化写法把旧体字“角”写成了新体字“角”,即竖出头。

    二、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文字

    我国在货币上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由来已久,如西夏、元、清诸代的钱币上,分别铸有西夏文、八思巴文和满文。新中国的人民币上除了采用汉字为主要文字外,也曾先后采用过蒙、维、藏、壮四种少数民族文字。这些少数民族文字均由该少数民族书写高手书写,并经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签批,国家民委校审,最后由国务院批准采用。由于少数民族文字的书写习惯不同,所以人民币上的藏文、维文、壮文为自左至右横排,蒙文却自左而右、自上而下直排。

    在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中,1951年5月17日发行的5000元蒙古包和10000元牧马两张票券背面花符上,分别印有蒙文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和面值,这是首次在人民币上采用少数民族文字;1951年10月1日发行的500元瞻德城、1000元牧马、5000元牧羊、10000元骆驼队四张票券背面花符上都印有维文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和面值。这些票券上的少数民族文字印制位置固定一致,格局对称统一。

    在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13个票券的背面花符中间,全部印有蒙、维、藏三种少数民族文字的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和面值,各票券设计、印制格局完全一致,其位置均在票券背面大花符中央浅淡的底纹部位,三种少数民族文字与汉字行名、面值有机布局,上下左右错落有序,对称和谐,上为汉文,下为蒙文,左为维文,右为藏文,艺术效果极佳。

    在第三套人民币中,1962年4月20日公布发行的19团年版枣红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角券,票券左侧花符正中首次出现四种少数民族文字,由上至下分六行排列,依次为蒙、藏、维、壮文,其中藏文、维文各占两行位置,内容也是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和面值,镶嵌在由两个正方形重叠组合的八角图形内,犹如悬挂的红灯笼,很具有民族特点和风格。正是从这张票券起,人民币纸币上采用蒙、藏、维、壮四种少数民族文字相对蘸下来。这不是简单的一种票面设计印制工艺的改进和完善,而是反映了中华各民族之间传统的、空前的大团结,表现了文明进步、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字文化,也体现了党对少数民族人民的关怀。另外两种1962年版1角券及2角、5角券,其中少数民族文字排列与上述枣红色1角券相同,但其位置均改在票券背面右侧国徽图案之下,在底纹衬托下与国徽交相映衬,文字效果格外醒目突出。而1元、2元、5元、10元四种主币,其四种少数民族文字均设计在票券正面左上角花团部位,与花团明暗相衬,具有极佳的艺术效果。

    在第四套人民币中,四种少数民族文字的排列又有新的变化,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1角、2角、5角券和1元、2元、5元、10元券均印在票券背面,由左至右横向按蒙、藏、维、壮文字顺序一线排列,其中1角、2角、5角券的四种文字设在整幅图案之下,与全部图案等长,成为整个构图的有机组成部分;而1元、2元、5元、10元券的四种少数民族文字则移到图案下边深色边框之内,有隐含效果。二是50元、100元券的四种少数民族文字竖向四行排列,印在票券背面右下角花团部位,与花团互为衬托,艺术效果突出。

    第五套人民币和建国50周年50元流通纪念钞及迎接新世纪100元塑料流通纪念钞,四种少数民族文字未有变化,只是印制位置有些不同,但装饰性、艺术性、防伪性更为突出。

    除上述五套人民币纸币和流通纪念钞上印有少数民族文字外,从1985年起,在部分金属流通纪念币上也铸有少数民族文字。例如1985年9月1日发行的西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流通纪念币、1985年10月1日发行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30周年流通纪念币、1987年7月30日发行的内蒙古自治区成立40周年流通纪念币和1988年12月1日发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流通纪念币上分别铸有藏文、维文、蒙文和壮文。

    这是我国首次在人民币金属币上铸有少数民族文字。

    人民币上的四种少数民族文字均为这些少数民族的通行标准文字。蒙古文是蒙古族使用的文字,最早是元世祖忽必烈聘请西藏喇嘛八思巴用藏文字母制定的,公元14世纪初,又以回鹘文字母为基础重新制定,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现行蒙文由29个字母组成。藏文据藏族史记载,为7世纪图弥三世菩扎参照梵文字体创造的,是今天西藏自治区通用的文字。维吾尔族历史上曾使用过突厥文、回鹘文等,后改为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1959年,我国维吾尔族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方案,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推行,因此,第三、四套人民币上的维文与第一套人民币不同。壮文最早是南宋时由壮族祖先利用汉字的形、声、义及上下边旁构成的方块字,1955年改为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字母,1957年由国务院批准推行。所以,第三套人民币开始采用的壮文为新中国成立后创制的新文字。

    人民币上采用少数民族文字,既体现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的大团结,又反映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字的发展演变过程,可以说,这也是人民币的主要特点之一。

    三、人民币上的盲字

    以往的世界各国货币上无盲文符号,纸币主要通过逐级增大票幅,使盲人靠触觉区分不同的面值;而金属硬币则是通过逐级增大钱径,或采用不同的币材使盲人感知大小、轻重来辨认面值,抑或在不同面值硬币上改变币形(如圆形、正方形、菱形、多角形等)、加大厚度等办法,使盲人能正确辨认这些不同面值的硬币。但当代世界各国硬币开始注意采用盲文符号,以方便盲人使用。例如意大利的500里拉硬币上就铸有盲文符号,该币是双金属镶嵌币,背面外圈上部有10余个凸点;泰国10株双金属镶嵌币背面外圈上部也铸有4个凸点;墨西哥10、20、50、100比索不锈钢币,正面头像左或右侧均铸有数目不同的凸点,这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一套成系列铸有盲文符号的硬币。看来,将来镌刻盲文符号的硬币会越来越多。

    相对而言,目前世界各国纸币上加印盲文符号的还不多见。我国前三套人民币纸币均未印有盲文,在设计和印制第四套人民币时,中央和国务院为了方便盲人使用人民币,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在主币上增印盲文符号。于是,1元、2元、5元、10元券在左下角分别加印1个、2个(竖列)、2个(斜列)、4个小黑点;50元、100元券在右下角分别加印5个、7个小黑点。这些小黑点错综排列,仔细触摸,可感觉微微凸起,盲人通过触摸黑点多少及分布便可区分面值。在设计和印制第五套人民币时,对盲文符号又进行了改进和调整,各票券盲文符号均印在票券正面右下角,并且将原来的盲文符号的点进行了变形处理,凡是对称拐角排列的三个点均变成两杠组合的直角形,这样盲人触摸手感更强,且增加了美感。

    盲文,也称盲字,因均以点状表示,故又称“点字”。它是专门供盲人书写摸读的文字符号。现在国际上通用的盲文是由1个到6个不同数目、不同排列位置的圆点组成,表示各种文字、数字及标点符号。这些点凸印在特殊的纸上,盲人用双手触摸读文。盲文源于法国,法国路易·布莱叶3岁时双目失明,但他在命运面前没有屈服,经过多年探索和无数次挫折,终于在1829年发明了盲文。最初,盲文曾遭到一些人的非议,直到1838年才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盲文印刷品。布莱叶去世之后的第三年,盲文才被法国人公认。由于盲文易读易写,1879年在柏林举行的国际盲人教师代表大会上,决定采用这种盲文进行教

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由本站编辑编写,材料来自报纸、网络、新闻视频等等,文章的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也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热门搜索

 硬币  价格  旧版人民币  人民币  荧光  冠号  硬币价格  长城币  9910  补号  纪念钞  纪念币  错币  纸币  902  第四套  龙钞  第五套  分币  鉴别  一角  802  品相  暗记  第三套  水印  1953  腰带  8002  揭秘  硬分币  评级  绿幽灵  第三  一分  1980  801  8050  991  901


© 2008-2013 Powered By airmb.com 人民币收藏-爱藏网 联系本站 官方微博:(新浪)@收藏人民币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2058915号